本色课堂:从有效“倾听”开始
2014-04-29成后琴
成后琴
一、乐听其“言”
中国文化一直关注“听”. 孔子曰:先听,后循循善诱. 要教会学生倾听. 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笔者认为教师要立足课堂,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说你写”的课堂“霸王”角色,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倾听,基于对话
[镜头1] 在“数学广角——重叠”一课中,老师问:“在一列队伍里,这名同学从后面数过来是第5位,从前面数过来也是第5位,问这列队有多少个人?” 生1:有10人. 生2:11人. 生3:应该有9人. 师:哦,有不同的意见,那怎样证明多少人呢?生4:排一下队,就知道了. 生5:可以画图表示. 师:好,那咱们先用画图来表示一下人数,谁来画一画?(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开展学习活动).生板示图: ○○○○△○○○○,9人. 师:这9个人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可以列式说明一下吗?(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引导,“形——数”的过渡).生6:4 + 4 + 1 = 9(人).生7:5 + 5 - 1 = 9(人).(抓住“ △和1”这个切入点,让学生结合图示来说出自己的思路,体验和感悟“重复”的数学思想).师:可以把他们圈一圈吗?(生圈,台下学生看到有两个圈有交集部分,开始猜10人、11人的学生有些明白了). 师:代表△的这名同学在队伍里有几个?(生:就只有1个). 那这名同学该怎样处理?(生:要减去重复的一个).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没有单向的灌输、简单的告诉和重复的操练,而是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对话”中找到数学问题研究的“真谛”——“重复”,不难发现,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助产士”,以尽可能少的言语诱发孩子清晰自己的表达,及时捕捉信息,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 当俯身细听的时候,告诉自己:等一等,给学生多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好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堂资源. 师生彼此互相倾听和言说,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二、听之有“道”
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我们都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 不过,我们发现孩子大都是“形式化”交流,小组合作“走马观花”就过去了.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实践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应从有效的倾听开始.
倾听,基于交流
[镜头2] 师:就这个题目“428 × 4”,我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不能很快判断积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把它判断出来的?小组里先聊一聊. (小组内自由讨论).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同学们似乎还不会合作. 咱们4个人坐在一起,有没有4个人都在说话?同时都在说,行吗?(老师捕捉学生小组交流状态进行有效指导).生:不行,会听不清楚.
师:那就合作不起来了,是不是?交流前咱们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交流时要有人先说有人听,听的人要认真听,听了以后还要思考对方说的话回应说话的人,“我赞同你的说法”,或者“我觉得你这里应该怎样”等等,这才有意思,这才是有效的交流. 现在知道怎样交流了吗?(学生小组再一次有序地讨论,而且能够对学习伙伴作简单的回应和点评).
反思这个案例,教师真实地做教育的“有心人”,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小学生讨论时各说各话成了当前小组合作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 因此,教师要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听学生的想法,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 在重要的关键地方教师可以适当辅以语言提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互相倾听的意识. 笔者相信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在学生的相互倾听中,博采众长,相互完善,学会的表达会越发精彩.
三、言而有“理”
数学因思想而深刻,优化思想,化繁化简,转化符号思想,统筹思想,建模思想,替换思想,函数排列思想方法等贯穿课堂始终. 正因为有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解读把握,课堂才凸显了它的深度而富有内涵,也因此更多了几分数学的味道.
倾听,基于思想方法
[镜头3] 师:咱们假设了笼子里全都是鸡,那还可以怎样假设呢?又怎样列式解决呢?大家画画图示、动动脑筋,把过程写下来(指名学生板演).
师:比较这两种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不同的是一种是假设全都是鸡,一种是假设全都是兔.
生2:相同的是都把两种动物假设成同一种动物来解决,再看看相差的脚数再进行替换.
师:说得真好!无论哪种假设,都利用了同一规律——每换一只鸡或兔,总是差两只脚,我们就抓住了脚数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从而解决问题.
师:你认为我们在采用假设法时关键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小结:当我们假设全都是鸡时,根据比条件少了的脚数求出来的是兔的只数,假设所有的都是兔时,根据多出的脚的只数求出来的是鸡的只数.
通过教师搭台,学生演择“假设”和“替换”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其个人和集体的智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提升,将内化的思维方式再次外显出来,深化有序思考的意义,参透符号化思想,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只充当一个听众,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替换”的规律(数学方法). 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
有效倾听是一种高境界的师生“对话”,也是课堂中“慢”的艺术. 静静地听,是“润物细无声”的和熙;细细地听,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温暖. 我将在我的数学课堂中细细品味倾听的智慧,与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