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及展望
2014-04-29仇立
仇立
[摘 要]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经济一直处于长期萧条,其间也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反弹,但始终未能走出低谷。本文试从日本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和财政决策失误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论证,认为日本政府未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经济体制改革趋于保守,财政景气对策严重滞后,以及金融调节监管不利等诸多因素是导致日本经济危机长达20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日本;经济危机 ;复苏;安倍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F1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9- 0081- 03
日本经济危机持久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涉及经济、制度、文化、国际影响等诸多因素。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宫川努(2005)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供给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且供给结构改革又被推延搁置[1];日本政府错误恢复景气政策-低利率和公共投资均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2]。张季风(2006)指出日本政府对不良贷款问题处理不力以及急于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加速了经济萎缩的进一步恶化[3]。此外,政府债务过大与民间消费不足也是制约日本经济回升的两个主导因素[4]。池田信夫(2012)则认为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未来的不安,要彻底消除这种不安必须唤起整个社会的生机,必须让人们重拾信心[5]。本文重点从经济视角切入论述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
1 日本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1.1 日本政府未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世界经济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由以工业产业为主导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施了“技术性研究开发”战略,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代。1991-1999年美国平均实际GDP增长率为3.2%,物价指数稳定在2%~3%之间,失业率也从90年代初的6%以上,降至1997年以来4%的水平,呈现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态势。而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却因日本政府在主导产业“新经济”转型中落伍而每况愈下。自1991年初“泡沫经济”崩溃以后,连续出现3次严重的经济衰退,特别是GDP自1997年第四季度起至1998年底连续5个季度下降,失业率也节节攀升,如1999年日本完全失业率高达4.7%,完全失业人数为320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创战后最高纪录。导致日本经济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复苏乏力,在萧条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1.2 “泡沫经济”的崩溃,阻断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90年代“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经济一下子从巅峰跌入大萧条的谷底。日本经济在1992-1999年的8年间实际经济增长率不足1%。此外,“泡沫经济”的崩溃造成了银行大量的不良债权,截至2000年3月末,日本不良贷款规模已高达150万亿日元,约占信贷总额的22%。严重影响了日本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成为银行“惜贷”,企业贷款难的症结所在。由于企业不能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2000年,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企业倒闭数达18 769家,比上年增加了22.3%;倒闭企业负债总额达238.850亿日元,比上年增加了75.4%。此种通货紧缩的格局,为日本经济复苏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1.3 日本政府对经济体制改革趋于保守
传统的日本经济体制以“官超型”“官主导”为特色,在这种体制下,形成了“政治家-财界-官僚”的所谓“铁三角”经济运行模式,思想僵化、行政干预、管制太严、经济调整失控等弊端暴露无疑,严重违反了经济运行的规律,企业、个人失去活力,市场功能降低,市场和竞争的效率低下,成为严重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桎梏。日本特有的经济体制本身是导致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日本政府对此似乎是明了的。日本经济企划厅在《经济白皮书》中承认:90年代日本经济令人惊异的低增长,或许是由于以往制定的经济体制,在目前时局下已步入疲劳状态。日本政府也曾试图着手进行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如桥本内阁在施政演说中提出的“六大改革”方针的实施等,但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因循守旧趋于保守、措施不到位。
2 日本政府财政决策失误的必然恶果
2.1 日本政府财政景气对策严重滞后
1996年11月,第二次改组后的桥本内阁欣喜见到1995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达到1.5%,自认为日本经济从此走上回升轨道。为此,决定于1997年4月将消费税率由3%提高到5%,废除特别减税,使国民税负增加约9万亿日元。同时,桥本内阁提出“六大改革”方案,并率先进行财政结构改革。1997年11月又制定了《财政结构改革法》,推行“优先财政重建”政策,结果造成政府景气政策严重滞后,阻断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进程,并成为景气恶化的导火线。据日本经济企划厅公布的数据,1997年度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为-0.7%,为自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最低点,桥本内阁因此而倒台。此后,日本历届政府尽管实施了刺激经济复苏的对策,但均明显滞后,终究未能扼制住日本财政危机的消极影响,可见日本政府施政的消极、短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2.2 日本政府金融调节监管不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额的不良债权已成为日本金融体系的顽疾,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始终无力回天。从日本金融体系的深层结构分析:一方面,长期僵化的金融体制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种金融体制自日本1949年颁布实施《银行法》以来,从未做过大的调整。该体制的突出特点是计划性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弊端暴露无疑,难以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左右货币政策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日本央行为应对“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经济危机,先后采取了连续下调利率和货币紧缩政策。1998年3月起,根据《日本金融稳定化》法,开始陆续向多家银行注入了巨额公共资金,旨在处理不良债权,解决银行的连年亏损,刺激景气回升。但由于金融机构的“惜贷”,无法起到输血作用,结果不良债权仍居高不下,加之日本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措施等诸多原因,严重影响了日本货币政策的实效。
3 未来日本经济发展趋势
日本经济在2013年4个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1%、0.9%、0.5%和0.3%,折年率分别为4.1%、3.8%、1.9%和1.0%,连续4个季度保持恢复性增长,特别是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远超市场预期达到3.5%,日经指数也从年初的10 600点攀升至5月22日的接近16 000点高位。2013年9月日本内阁府发布的经济报告认为“经济出现自主性恢复迹象”,对经济现状的评估也由“正在缓慢好转”调整为“切实好转”。日本综研、瑞穗银行研究所等国内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平均值为0.8%。日元贬值导致日本企业利润增加,日经指数连创新高也使股民收益颇丰,人们似乎可以认为笼罩日本经济长达20年之久的阴霾将烟消云散,但从长期分析日本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一方面,日本政府未能借助新科技革命对内需增长形成“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在引领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上,新供给约束型经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具体而言,其经济实现复苏的主要障碍如下。
3.1 金融改革和金融秩序重建任务艰巨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不良债权问题正成为影响日本金融稳定的首选问题,日本政府为此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不良债权,稳定金融形势,至2004年9月不良债权已降到了12.1万亿日元,不良债权比率降至4.65%。不良债权问题虽然得到明显缓解,但由于日本金融界赢利能力普遍较低,“惜贷”现象严重,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差,加之不良债权的阴影尚存,一方面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重建和经济形势的全面复苏。日本各家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资质审查异常严格,持审慎态度,此举势必造成急需银行贷款扶持的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绩效举步维艰。日本银行界将真正能够消化货币供应量的这些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致使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只停留在表面上,尚未被日本国内市场所真正有效吸收,进而最终导致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另一方面,使日本经济更加处于Knight不确定性状态,使人们对日本经济从心理上失去信心,这是设备投资、消费停滞的重要原因;同时,也阻碍了金融秩序的根本改观。
3.2 财政负担沉重制约了经济复苏
安倍内阁通过实施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抑制日元升值,提振股市,增加企业利润,扩大工厂投资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促进个人消费,以期尽快摆脱长期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使日本经济走出技术型衰退的困境。自民党承袭了民主党提出的“2015年基础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减半,至2020年实现盈余”的中长期财政重建目标。但安倍内阁的“新经济”举措必然会大幅增加政府支出,加重财政负担。日本财政体制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财政形势不断恶化,必须依靠发行巨额国债以弥补财政赤字,进而引发财政危机加剧。截至2013年日本政府“国家借款”为1 017.945 9万亿日元,若将国家债务金额除以人口基数1.27亿,可进一步推知日本政府对国民人均负债额已高达800万日元之多。日本国债规模截至2013年6月已突破1 000万亿日元,日本中央政府债务占GDP总量200%,若考虑地方政府负债因素,其全部债务占GDP比重约为250%,超出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近100个百分点。2014年日本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计划将消费税上调3个百分点,每年增加8.1万亿日元税收,以期维持财政健全,避免长期利率上调。但此举亦可能导致日本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因为消费税由目前的5%上调至8%,其经济增长率预测将下降1.5个百分点,这无疑使脆弱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倘若日本政府提高消费税计划被搁置,极有可能加剧长期利率上行的风险。目前,日本长期利率仍徘徊在较低水平,一旦上升,必将导致国债利息负担加重。由此可见,巨额国债利息业已成为日本财政的巨额负担,致使日本财政政策重建目标受阻,甚至引发日本政府财政崩盘。加之,解决日本财政结构性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均非一日之功,必将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巨大影响。
3.3 日本现行经济结构问题已病入膏肓,难以为继
日本经济停滞长达20年之久,其本质问题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结构性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产业结构和雇佣体制已然走到了尽头,目前面临的是涉及整个经济体制的问题,若仅从金融、财政等宏观政策层面着手或仅将其视为劳资纠纷问题的话,是找不到出路的。日本现行经济体制早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世界各国工业化对日本产业结构也产生了有力冲击,但要彻底改革现有经济体制,日本政府无疑将会遇到重重困难,这一难题必然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美国及欧盟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试验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向国内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货币,以期激活信贷市场,进一步遏制经济危机深度恶化。然而,遗憾的是此举未对经济周期性复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此,日本政府理应积极应对由现行的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但安倍内阁的“新经济”政策似乎过于急功近利,并未对日本经济运行模式进行结构性变革。从长期分析,既不利于日本经济复苏,亦不利于地缘政治。据世界银行预计,日本由于受经济结构性改革前景未明、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导致外需低迷以及消费税上调对内需抑制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14年、2015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值分别为1.4%和1.2%,分别低于2013年0.3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呈现持续放缓态势。此外,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增加,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日本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均是制约日本未来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综上,安倍经济学的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机动的财政政策似乎为日本经济带来周期性复苏,但如果日本政府不针对其现行的经济结构进行深刻变革,经济复苏进程将难以为继。
战后日本经济体制曾经造就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但在其运行中也积累和加剧了日本社会内外经济矛盾,要彻底改造这种经济体制,目前又难以实现。2014年日本经济风险仍受国际经济环境、汇率变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等诸多变数的制约。综上,日本经济危机长达20年之久、经济复苏又障碍重重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日本经济在2014年实现复苏不容乐观。
主要参考文献
[1][日]宫川努.长期停滞的经济学[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5.
[2][日]林直道.怎样看日本经济[M].翁宗庆,译.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40,95-176.
[3]张季风.挣脱萧条: 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江瑞平.激变的日本经济[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5][日]池田信夫.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M].胡文静,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杨栋梁,江瑞平.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