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内外,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4-04-29叶海富
叶海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 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则小学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改进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首先是改进课堂导入. 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谜语、故事等形式改进导入方式.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 ”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 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儿童生活实际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火车票、门牌号码、站牌、车牌、篮球比赛的比分……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过的2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数了,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认识中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第三册的数学“平均分”,第一个情景: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时用圆片代替桃子,想办法分一分.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只小猴1个……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
第二个情景: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呀. (出示12朵花)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朵花,动手试一试. 老师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插的?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插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插的吗?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插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学生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分的过程却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的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个瓶里的花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的要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理解透,印象深.
三、在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对学应用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年级下学期出现了应用题,那我在上学期的数学活动课引导他们看图说三句话,用头饰表示,如:学生扮演,先出来3只小兔,再出来4只小兔,同学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第一次来了3只小兔,第二次来了4只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也有的说:左边有3只小兔,右边有4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学生扮演小鸡,草地上有10只小鸡在吃虫子,有6只吃饱了. 这时学生积极举手,有的说:草地上有10只小鸡在吃虫子,走了6只,还剩多少只?也有的说:草地上有10只小鸡在吃虫子,走了6只,现在有几只?这样能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心理水平,开拓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今后学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活动课的内容有很多,我记得有一次带三年级的学生走出教室,学习“土地面积单位”这节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也让学生对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外活动课. 我先向学生设置悬念:“你知道我们的教学楼占地面积有多大吗?我们的操场又有多大呢?植物园呢?……”学生听了老师一连串的提问,有的小声议论,有的在沉思,有的大声说:“老师我不知道,你说出来吧.”趁此机会,我便向大家讲:“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去具体量一量,算一算,这些土地的面积有多大. ”同学们一听出去测量,高兴得跳起来,有的甚至举起一双手高呼. 于是,走到操场,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并量出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学生站在这个正方形的边上手拉着手,看看围成的面积有多大. 接着我又反问学生要有几个这样的面积才是一公顷,需要多少名同学围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有了一个表象的认识. 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测量,算一算其他土地的面积,然后由小组长报给我. 看着学生在操场上、花园里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为学生好学的精神而感动. 这节课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这节课很成功.
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