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
2014-04-29丁棋
丁棋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文就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及新课课堂小结三个方面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讨论,以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情境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问题情境;数学课堂;创设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又称为实例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创设以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图1,有两个边长都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提出问题: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4)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它不是有理数. 紧接着,老师提出问题:a不是有理数,但a是我们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它是确实存在的,那么a是什么数?a究竟是多少呢?这势必让学生形成一个认知上的冲突,同时产生求知的欲望. 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体会到新数的引入是对现实事物进行表示的需要,数学与生活是相关的.
二、创设古典知识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丰富性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系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 这个哲学家问司祭长:“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长告诉他:“没有人知道,古书中没有告诉这个,而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使我们不可能判断这金字塔有多高. ” 这个哲学家说:“可是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出塔的高度. ”众人感到惊讶. 说完,哲学家随即从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出塔高131米. 讲故事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故事讲完了,学生都产生了疑惑的目光,兴趣很高. 接着老师问:“谁能说出他是怎样测出塔的高度的?”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 这时教师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等学完新课后,师生回过头来思考这个哲学家是采用了什么原理测量的金字塔的……这样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创设以活动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八年级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2,等腰梯形的周长为5厘米,它可以由什么样的三角形剪一刀而得?
用5张这样的等腰梯形纸片中的几张拼成较大的等腰梯形,能拼出哪几种不同的等腰梯形?画出示意图,并写出它们的周长.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1)先提前让学生思考第一步,并评讲好. (2)回家准备好5个这样的梯形. (3)前后四名同学合作,看哪组拼出的图形多. (4)各小组派代表把拼出来的不同类的图形画到黑板上. 学生亲自经历了探索过程,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很多组都找到了除课本上的标准答案以外的另一个图形,如图3,这是我事前没想到的.
四、创设形象化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直观性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讲授“数轴”时,就利用了温度计来导入新课. 在讲授几何课时,充分利用了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及图片展示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教学中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要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