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生活之源 活数学学习之水

2014-04-29信亚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单价应用题生活

信亚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所以,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用途很大.

一、引进生活元素,激活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我们应该正视的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的学习无可奈何的在“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思想指导下被动地周而复始,没有激情,没有惊喜,没有乐趣,学习兴趣处于一种休眠状态.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如果教师能善于找到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的元素,那将使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亲切感,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单价 × 数量 = 总价”时,针对他们爱玩的特点,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引入:同学们喜欢玩具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 紧接着课件出示几种他们喜欢的玩具,顺势出示玩具的单价,让学生了解单价的概念就是一件东西的价钱. 然后假设老师要给大家买玩具狗20个,需要多少钱呢?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算出了总钱数,多练几道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价 × 数量 = 总价”的公式.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亲切、新鲜,既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兴趣细胞活跃了起来. 生活让应用题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二、借助生活经验,触活解应用题的细胞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思想遇到阻碍,无法前进时,生活的经验常常给我们以指引,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数学学习也是这样,例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上次数学测验,我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1)满分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3)及格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4)满分的人数比90~99分的人少几分之几?(5)90~99分的人比满分的人多几分之几?……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还容易触活小学生具体形象性特征的思维细胞,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生活让应用题学习不再高深莫测.

三、实现生活需要,实现应用题教学的价值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菜地长5米、宽3米,占地多少平方米呢?”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从而进一步熟练了面积的计算,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了“行程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每天能按时到校,我们平时应合理地安排时间,假如老师平均每分钟走50米,老师家离学校1000米,那么老师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分钟?早晨7:30点到校,那老师几点应从家出发?”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的正确答案.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时间,又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可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使得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的源泉,引来“数学”的活水,在生活的滋润下,应用题学习会更有趣味性,更有挑战性,更有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单价应用题生活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如何求单价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四)——单价是多少
算单价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