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临床分析

2014-04-29汤波肖繁荣

医学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危险因素

汤波 肖繁荣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临床特点,独立危险因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以我院ICU的79例患者为对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上呼吸机的天数,机械通气的方式,发生误吸与返流以及发生细菌感染的种类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结果 79例ICU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发生率为39.24%,其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35.48%。结论 机械通气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应积极预防患者误吸与返流并根据情况尽量较早撤离呼吸机。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h后出现的一种医源性细菌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据临床报道,其发病率为18%~60%,死亡率可高达50%[1]。因此,最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及时发现病菌感染情况和种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非常重要。本观察分析以79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对象,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以我院ICU的7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为对象,其中发生最终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共计31例,患者年龄26~78岁,平均 (46.9±10.5)岁,其中男24例,女7例。APACHEⅡ评分小于16分患者16例,大于16分患者15例;进行气管插管通气32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通气共计47例患者。31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重症颅脑损伤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6例;脑血管疾病5例,有机磷中毒2例。

1.2诊断标准 31例患者的诊断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2],其诊断详细标准为:参照1998 年第三届全国肺部感染及间质性肺病学术会议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1)肺炎发生在机械通气48h 以后或者脱机72h 内。(2)机械通气期间出现:①发热,体温>38℃;②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③白细胞计数≥10.0×109/L;④深部痰培养,检出致病菌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培养出新的致病菌;⑤X 线胸片出现新的渗出性病灶;⑥在通气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PaO2/FiO2 下降大于30%。

1.3病菌检测 痰涂片证实为合格痰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培养后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在机械通气48h后,從气管插管深部吸出。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鲍曼不动杆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白色念珠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

1.4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9例进行机械通气上呼吸机的患者有3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9.24%。通过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上呼吸机的天数,机械通气的方式,发生误吸与返流以及发生细菌感染的种类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患者的年龄比较分析,小于40岁共计32例患者,发生VAP8例,发生率为25.00%,年龄大于40岁共计47例患者,发生VAP23例,发生率为4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27<0.05);性别也是相关独立影响因素,男性患者的VAP发生率为50.00%,而女性只有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3<0.05),这可能与男性患者吸烟有关;患者APACHEⅡ评分小于16分发生率为31.37%,大于16分发生率为53.57%,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36,P=0.046<0.05);上呼吸机的天数小于5d的患者发生VAP为27.03,而大于5d为50.00%,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31<0.05);此外,机械通气时选择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单一细菌感染与多种细菌感染对VAP的发生也有相关影响,差异分别比较均具体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上呼吸机时患者一般存在喉部不适感觉而有误吸和返流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发生与未发生误吸和返流的患者感染VAP的情况也不一样,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636,P=0.001<0.01)。

3 讨论

重症患者在ICU大多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大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外界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概率的增加,是VAP 最主要的易患因素[3]。与此同时,气管插管的存在,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黏附的平面[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较早撤离呼吸机,并及时药敏实验合理运用抗生素治疗,加强患者的监护。此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除抗生素治疗外,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研究表明,VAP多是危重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0%。因为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机体内平衡紊乱等都可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

总之,进行机械通气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患者应服用一些预防性药物,通气后要密切监视患者的一般情况,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撤离呼吸机。接受治疗期间要特别加强患者的营养,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咸其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 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43-l44.

[2]Koermer RJ. Contribution of tub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neumonia [J].J Hosp Infect,2010,35(2):83-89.

[3]王东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临床特点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6):663-664.

[4]刘中华,刘国平,贺志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163-164.编辑/刘晓燕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危险因素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经尺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床头抬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