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原因探讨与护理
2014-04-29陆凤英
陆凤英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防止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 选取2013年1~11月住院经阴道分娩32例产妇,阴道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者进行原因探讨及护理总结。结果 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因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讨论 加强孕期保健,严密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工作及护理,减少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亲安全。
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2]。经阴道自然分娩是人类进化的一种本能[3],是一种正常分娩过程。部分孕妇及家属不重视孕期检查,临产时因害怕、恐惧,不能很好配合医生和助产士指导,因测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估计失血量仅为实际失血量的50%,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加强孕期检查、提高分娩质量、加强产后观察,采取正确护理措施和处理方法,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本文选取2013年1~11月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32例产后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原因探讨,并总结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1月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产妇1893例,产后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者32例,发生率达到1.69%。产妇年龄为16~46岁,平均年龄26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均为单胎。
1.2护理措施
1.2.1宫缩乏力 加强子宫收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胎盘娩出后,如子宫肌松弛,立即按摩子宫底部,导尿排空膀胱;同时给予子宫收缩药,打开静脉通道,给予10U缩宫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必要时用10U缩宫素宫底注射;或给米索前列醇200ug舌下含化;若止血效果不显著,行宫腔纱布条填塞、压迫腹主动脉、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危及产妇生命时应行子宫切除[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ug深部肌肉注射,有效控制产后出血。
1.2.2胎盘因素 胎儿娩出后,30min仍未排出,影响胎盘剥离面血窦关闭导致产后出血。应进行阴道及宫腔检查和处理;疑有胎盘滞留,去除宫缩乏力、膀胱充盈等因素,取出胎盘;若为胎盘粘连,行徒手剥离胎盘术;对残留胎盘或胎膜者行钳刮术或刮宫术;若胎盘植入,切忌强行剥离,一般以手术切除子宫。
1.2.3软产道裂伤 彻底止血,按解剖层次缝合。宫颈裂伤有活动性出血时应及时缝合;阴道和会阴裂伤,注意解剖层次对合,第一针要超过裂伤顶端0.5cm处,缝合时不留死腔,避免缝线穿过直肠粘膜及损伤周围脏器;产道血肿应根据其大小和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4]。产道血肿继续增大时,切开并清除血肿,彻底止血、缝合,必要时放引流条;小血肿可以期待治疗。
1.2.4凝血功能障碍 明确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因素引起出血,因根据不同原因治疗处理。若为DIC,则按DIC处理,进行抗凝及抗纤溶治疗。如果危及产妇生命安危时,首先利用医院资源,通知检验科,确保血库血源,并向内科、外科、麻醉科求救支援;尽量控制局部出血,手压迫止血及纱布条宫腔填塞止血,全力抢救。
2 结果
出血量为500~1000ml有30例,1500ml有2例。32例全治愈,治愈率100%。产后出血发生于2h内有28(71.25%)例,产后出血发生于2~24h有4(12.5%)例。产后出血原因见表1。
3 讨论
3.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的70%~90%[4]。本组子宫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占75%,符合文献报道。产妇紧张、产程延长、使用镇静药物、羊水过多和巨大儿等,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以预防为主,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及监护;临产后,严密观察产程,第一产程保证产妇休息,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助产士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有指征者做適度会阴切开,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体顺利娩出;当胎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给新生儿早吸吮产妇的乳头,能有效刺激子宫收缩;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加强产后观察及护理,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
3.2胎盘因素占12.5%。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协助胎盘娩出,及时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情况,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
3.3软产道裂伤9.38%。及时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血肿,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及子宫下段,找出出血部位,快速按解剖层次缝合裂伤部位;第三产程积极处理可以减少60%的产后出血,其中包括尽快缝合侧切伤口[5];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3.4凝血功能障碍3.12%。加强产检及监控,产时严密监护各个产程,观察产妇全身和阴道流血性质,结合检验报告结果判断,分娩期明确原因治疗,使用药物改善凝血机制,积极做好抢救准备,控制产后出血发生。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2.
[2]魏碧蓉.妇高级助产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8-283.
[3]肖兵,熊庆.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健康的影响[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3):161-163.
[4]花桂英.阴道分娩产后出血36例原因分析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13,29(9):1402-1403.
[5]蒋芳,高劲松,周希亚,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低危孕妇出血量的影响[J]. 协和医学杂志,2012,3(1):109-112.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