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及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器乐

2014-04-29王坤彤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形态

王坤彤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是一本全面描述和探讨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和表现形态的专著。所谓“民族器乐”(简称“民乐”),即供“民族乐器”(中国乐器)演奏的音乐,包括“中国传统器乐”(中国古代器乐及其当代遗存)和“中国现代民族器乐”(“五四”以后为中国乐器创作的新音乐)。该书论述了远古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代器乐艺术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器乐艺术在近代的延伸及中国传统器乐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及民乐创作。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形态;文化精神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着重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器乐的各种样式及其形态特征。这主要包括:琴乐、琵琶曲、筝曲、二胡音乐等器乐独奏形式的历史文献(乐谱)和音乐形态;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民间传统乐种的艺术特征及历史文化背景;现代民族器乐重奏、民族管弦乐、民乐协奏曲的创作及其风格特征。该书不仅探讨了不同音乐形式的个性和特点,而且还探讨了作为共性的中国民族器乐的文化精神、物质基础、形态特征。本书由绪论和三章组成,全书22万字(另有图表、谱例若干)。

绪论

“民族器乐作为一种审美文化形式,无疑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一个符号,洋溢着中国艺术精神,显露出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作者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世俗文化、宗教文化、宫廷文化、文人文化、现代文化7个层面探讨民族器乐的文化精神;对民族器乐的生存语境、历史发展进行剖析,解读历史与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器乐。

一,中国古代器乐艺术

本章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器乐的历史轨迹。这主要涉及:器乐的发端及其来自考古发掘(如骨笛的出土)的证明;夏商周三代的乐器与器乐、曾侯乙编钟的艺术成就及对音乐史学研究的意义;汉魏时期的鼓吹乐、琴乐的初步发展、相和歌和清商乐的伴奏及相和大曲、清商大曲中的器乐;隋唐宫廷燕乐中的器乐、唐代琵琶艺术、古琴艺术及汉魏鼓吹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宋元明清诸代的琴派及琴乐、琵琶艺术和民间器乐合奏。

二.中国近代民族器乐

本章从民族器乐独奏、合奏两个方面阐述了鸦片战争后100年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其中,作为独奏的民族器乐包括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等琴派及其琴乐;江苏无锡派、上海浦东派、浙江平湖派、江苏崇明派、上海汪昱庭派的琵琶艺术;河南筝曲、山东筝曲、潮州筝曲、客家筝曲、浙江筝曲;扬琴音乐;刘天华和阿炳的二胡音乐。作为合奏的民族器乐包括丝竹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鼓吹乐(河北吹歌、山西八大套、鲁西南鼓吹乐、辽南鼓吹等)、吹打乐(十番锣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西安鼓乐)及现代器乐合奏的发端(“大同乐会”及其乐队、“百代国乐队”、“中国管弦乐团”等)。

三.中国当代民族器乐

本章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其重心是新中国的民族器乐创作。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独奏的民族器乐”,主要介绍为笛子、笙、唢呐、管子创作的吹管乐独奏曲;为琵琶、筝、扬琴等乐器创作的弹弦乐独奏曲;为二胡、高胡、马头琴等乐器创作的拉弦乐独奏曲以及民族打击乐独奏曲。第二部分是“作为重奏音乐的民族器乐”,主要介绍笛子二重奏、古筝三重奏、丝弦五重奏、阮重奏曲等传统风格的重奏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现代风格重奏曲(“新潮”民乐);第三部分是“作为乐队音乐的民族器乐”,主要阐述为民族管弦乐队创作的管弦乐和协奏曲。

四,观点及研究方法

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中国民族器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文化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化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中国民族器乐是地域文化、世俗文化、宗教文化、宫廷文化、文人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一种体现方式。从音乐形式上看,无论是中国传统器乐还是中国现代民族器乐,都具有与西方器乐所不同的形态特征,具有基于中国文化的特性和风格。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的写作总体上采用了史论结合的方法,体现出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既有历史描述,又有论的推演。这就在于,该书对2000年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进行了一种“历时”的描述,同时又对中国民族器乐进行了“共时”的探讨(主要是对器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语言进行了分析)。具体地说,该书体现出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运用了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的方法。

五,学术价值及创新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首次对自远古先秦以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历史表述。在绪论部分,首次探讨了民族器乐的文化精神,尤其是探讨了民族器乐的地域文化特征、宗教文化特征、文人文化特征。第一章首次梳理出了古代器乐的诸种形态;第二章则梳理出了主要乐种及其文化传承关系;第三章则首次全面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中国民族器乐的表现形态及其风格特征。总之,该书克服了既有同类研究单纯探讨其形态特征而忽视纵向历史发展及其文化传承研究的弊端,从而完整描述出了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脉络。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作为中国迄今第一部从历史角度全面阐述中国民族器乐的专著,填补了中国民族器乐宏观历史研究的空白。本书将为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研究开辟一些新的领域,如民族器乐与中国地域文化、民族器乐与宗教文化、民族器乐与文人文化等,为中国民族器乐历史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及展开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问题框架。本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能满足一般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历史发展的需要。

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在描述古代器乐时需要提供更多的音乐文献,应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相关的音乐形态并进行分析,努力克服古代音乐文献(乐谱)带来严重缺陷的不利因素。绪论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探讨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形态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插画民族语言的探索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关于陶瓷材料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运用的研究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