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2014-04-29孙祥宇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物理德育

孙祥宇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

物理教学 德育 科学态度

一、转变观念,形成智育和德育并重的思想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德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德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物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物理探究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科学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磁场”一节中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400多年。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的时候,讲“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时学生对磁铁吸引铁钉实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例如,两个同学面对面同时施力时产生的效果,进一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惯性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等。学生由于经历和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实验,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些,观察现象的结果要明确,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在做硬币“跳高”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硬币会“跳高”,这时教师现场展示一下,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要求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从而使他们明白做实验要脚踏实地去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三、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四、改进教法,提高艺术性,做到灵活渗透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

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古代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

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

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尝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物理德育
只因是物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处处留心皆物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