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2014-04-29刘晓东
刘晓东
新课程及新课改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新课程思品课教学主要突出育人育德要求,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它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思想品德 新课程理念 实效性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主要性质之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可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应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角度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更好地使思想品德从“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形态转变,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人文性
卢布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依据。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导向性作用。初中学生还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往往是朦胧和浅显的。有时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表现出不确定性。当前,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就是人文性的体现。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目标,而对于能力目标,如一些活动方面的要求则不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很难落到实处,致使课的内容空洞无物,课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走进青春”的教学。新课标对该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有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上的“青春期生长高峰图”和“青春期在生理上的三个变化”,既有图片演示,又有大量讲解。末了还有巩固练习,花费了很多时间;而对于学生如何坦然悦纳青春期身体变化,正确应对成长期的烦恼等情感内容,却缺乏正确引导,情感目标最终异化为认知目标。可见,缺少人文化教学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将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相分离,很难指导学生实际的生活,从而影响课堂的实际效果。
二、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
良好的情境可以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可以引发多彩的课程内容,形成生成、动态的课堂。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心理”加工,为学生的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学习;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积极地捕捉情境中的课程资源,融教材、学生、情境于一体,创造生动和谐的课堂。
第一,以漫画图片为载体,在幽默诙谐中感悟。漫画、图片形象,直观、生动、既能使人发笑,同时又能让人思考,回味无穷。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意想,恰当地运用漫画,能够深化主题教育。在讲述“当今中学生在道德行为方面出现偏差”时,我运用了“四眼”漫画,即“回答问题一白眼,考试测验一斜眼,对待同学一瞪眼,见了坏事一闭眼”。该漫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从这幽默诙谐的画面中同学们悟出了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巧用古诗、名言,在吟诵中明理。美好的东西总是能影响人、感染人的。古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传诵不衰的古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极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细细体会其中意味,在深入思考后,逐步内化运用,从而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第三,播放音乐、吟唱歌曲,在感受与表达中动情。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展开丰富想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体会生活,回归生活,教活思品课。大家都知道,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得以验证,然而反观时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局限在书本的世界,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忽视学生的理解、体验与感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因此。思想品德课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打通课堂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体验、成长。
强调教学贴近生活,不是让生活来替代教学,而是强化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重视学生个体情感的需求,激励学生勇敢地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发展自已,丰富自己。如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生活中的身边事,可靠、可信、可亲,容易与人产生感情共鸣。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身边事例,能把课堂教活,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不仅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堂的内在呼唤,思品教学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取得实效。
三、教学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
“知人”是教人的前提,“知人”才能善教。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明确初中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把握好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看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是我们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只有注重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长期积累,不断总结提升,勇于创新,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思品课,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真正达到优质、实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秉承新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