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语文课堂教学原则 培养高中语文学习习惯
2014-04-29杨华芹
【摘要】根据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趋势,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急功近利的现状,主要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以及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新形势 语文课堂教学原则 高中语文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4-01
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看,培养人才是课程改革的长远目标;针对每位学生来说,高考是他们的近期目标。怎样在平时的学习中把高考的近期目标融入到课程改革的长远目标中,笔者认为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教师坚持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此两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坚持语文课堂教学原则
1.基础性原则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他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其实,不管高考方案如何调整,语言基本功都是每个学生迎战高考的必备能力,是每个老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内外,涉及到的语文知识要及时归纳整理,课改也改不了语文基础知识,没有它,学生就无法阅读鉴赏;没有它,学生的创造性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加强基本功的积累训练,是明智的选择。
2.整体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整体性原则,这个原则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统览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地位和具体目标,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二是课堂教学时不能肢解课文,否则学生就不能从文章中领悟文章的内涵,不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表达技巧的效果,获得人文性的熏陶。
三是教师的教学流程的整体性,语文教学常常要营造教学情境,老师和学生要在这情景中完成相应的教与学的任务,以文本为主,适当拓展延伸。
四是教师的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课堂教学不能被一些思维敏捷的、善于表达见解的学生所垄断。孔子认为“有教无类”,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星空中也是熠熠生辉的。
3.联系性原则
有人说:听语文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为什么呢?不仅仅是因为文章的优美,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上课激活了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文章,感受文章情与理的熏陶,生活中许多的觉与悟在这时复活。其实,这就是语文老师上课时坚守着联系的原则。
4.选择性原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选择性愈来愈引起语文老师的关注。课堂教学只有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语文老师才能走出强制教学的误区,而使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得以突现。
5.超前性原则
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超前意识的尺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在新形势下,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显得很有必要。
二、培养高中语文学习习惯
1.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在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的今天,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要根据生理机制,强化学习情景
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一定的情景刺激,使之和学生的某些有关的行为动作一起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中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二要依据心理特征,优化培养方法
从人本身来看,兴趣、动机和情感是习惯产生的诱因,意志品质是习惯形成的保证和关键,而气质、性格和技能则反映习惯形成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加强自觉性,善于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投身于学习中。
三要持之以恒,加强训练
习惯的培养要坚持持之以恒地训练。一个人的学习习惯从尚未形成,到初步培养,到基本形成,到最终巩固,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要首先抓好初步养成,继而不断强化,最后达到巩固定型。因此,习惯的培养,不仅要从小学开始抓,而且中学也要继续抓,甚至到了大学还需要抓。
四要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示范者。教师在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成为这一要求的模范遵守者。
2.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最忠实可靠的老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起来就不会望文生义,也不用依赖别人,且终身受益。
二是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
三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四是积累知识的习惯
庄子语: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所以,要想获得渊博的知识,就必须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是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每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课程改革是时代的潮流,作为一线的教师,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手段,最优化的教学思路,走出一条最优化的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1]石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理解与实施,《结构的力量》
[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刘文会.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作者简介:
杨华芹(1977.10-),女,汉族,江苏灌云人,本科,中一,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