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情境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思路及策略
2014-04-29彭丽欧
彭丽欧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下,高中生已不再满足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内容,他们极力想展现个性,并渴望兴趣得到发展。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出发,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运用情境认知心理学的情境认知和意义建构等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经验情境与思维学习指导,分析了基于经验情境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思路和“三阶段九任务式”设计策略,期望能为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经验情境;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策略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逐渐成为教育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具备良好的基础、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需求,并形成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现状
1.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目前的情况为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大环境,另一方面却是难以适应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发展需要的统编教材。因此,设计和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不仅能作为课程的一种有力的补充,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成长,也可依托学科竞赛平台,打造信息技术特色品牌课程。
2.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典型的“草根”半模仿模式,基于流行的“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情境模式”,经过“实践—开发—反思—改进—再实践—再改进”循环式设计。这样会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处于更被动地位,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开发状态,缺乏激发学生问题的情境,缺少刺激学生兴趣的意境,课程生命力比较短暂。
● 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1.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理解
校本课程是发生在学校层面的、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内容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内部因素。高中信息技术主要分成三种课型:基础知识课、应用软件课、程序设计课。应用软件方面给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2.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主要特征
(1)情境真实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无论是基本的符号学习还是技术模仿,都具有经验情境性。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两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学生一定的交互场合和沟通真实情境中。
(2)整体连续性
本课程立足于生活经验的情境,以问题为核心,注重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连续探究。
(3)学科整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属于非考试科目,但其旺盛的生命力与现代信息社会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综合各学科载体知识形成研究课题,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情境中寻找学习素材,教育情境化、情境课题化,关注全体学生。
(4)地方特色性
本课程在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彰显地方特色文化。
(5)竞赛切入性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一般会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创设不同的比赛平台,让学生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融合创新意识,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 基于经验情境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思路
1.以培养全面发展与综合型信息素养为导向
基于经验情境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侧重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需求,符合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打造培养全面发展与综合型信息素养的现代化社会公民。
2.以真实的经验情境进行主题生成
本课程开发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引出主题,校园、社区、社会问题等都可以进行思考。通过教师引导,形成阶段性主题进行研究,从而带动系列化与序列化学习内容。
(1)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的随机型主题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设计和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时,可通过整合各种学科知识,创设不同的校本课程课题。比如,兴趣社团类校本课程:摄影社、计算机作品创作协会、动漫社等;特长类校本课程: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二维、三维)、网页制作等。
(2)基于学校地域特色的资源优势型主题
一般来说,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小社区、小环境。通过分析调查,会发现有很多资源与文化可以融入到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来。比如,我校地处沙湾古镇,有众多的资源优势,课程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笔者以沙湾古镇资源优势开发为主题进行了设计(如下图)。
(3)基于完整情境的生活型主题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生活情境,情境具有完整性与连续性,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就可形成一个校本课程主题。
(4)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时事型主题
高中生具备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好奇心强,能敏锐地抓住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通过信息搜集和交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内心形成具有一定观点的立场。因此,可以从学生自身经验情境出发,设计开发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时事型主题。
3.以真实问题为思维刺激进行课程组织
本课程的组织是以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组织课程的核心,提供众多学习机会让学生做选择和规划,提供给他们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发展实用的、有意义的知识与技能。
● 基于经验情境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策略
本课程按照“三阶段九任务式”进行,分别是第一阶段:情境交待—问题引入—讨论研究;第二阶段:练习提高—操作要点—上机实验;第三阶段:课后评价—要点总结—反思提高。其中每项任务可依据不同的主题活动而有所增减。
1.坚持以“表现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结合”为目标导向
本课程确立的主题目标在于引导、启发,使教育过程形成一种发散式的动作机制。本课程的目标呈现方式以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为主。因此,在设计校本课程目标中,要注意把握不同的经验情境侧重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体现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与预设性目标的统一(如下页表)。
2.坚持以“兴趣为先,资源为本”为课程内容
本课程应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发现兴趣—经验情境—刺激思维—个性成长”来设计课程内容,如可以选择微博问题、手机问题、动漫时尚问题等,进而开发成一个个主题。另外,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同样要以学校所处的资源条件作为主要依据,如我校所处的沙湾古镇的地域秀美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通过深入挖掘和合理设置后都可成为开发和可利用的校本课程内容。
3.坚持以“经验情境—问题引入—探究实践”为设计主线
(1)挑起学生基础与情境生成的矛盾
在设计本课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特点创设问题,挑起兴趣经验与学习情境两者之间的矛盾,激发学习情境。
(2)激发经验问题与思维学习的情境
本课程设计要通过创设与现实情境一致或类似的情境,提供相关解决问题的线索和任务,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生成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引入时,除了考虑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应该考虑问题引发新问题的策略。
(3)形成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模式
本课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经验情境与问题引入后,接下来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属于学生探究与实践过程,“练习提高”可以给出范例让学生进行延伸,如图像的处理介绍了一种方法,学生操作另外的方法等。“操作要点”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填写,如前后一些步骤、相似软件的迁移,或者给出一半要点学生完成另外一半要点。
4.倡导网络环境下多维度、多层次评价体系
本课程应基于网络环境,学生可直接在网络中对每个作品进行小组内与小组间进行评价,按照每个评价的系数,最后在教师评价上自动生成总评价。
5.打造“彰显地方特色文化”与“学科竞赛突出”的品牌课程
本课程应通过不断地整合各学科知识,挖掘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资源。例如,沙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我校近两年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践中,学生创作出各种体现岭南古镇文化气息和本地乡土韵味的作品,在不同的学科竞赛中获奖达80余项,增强了其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提升了学科品牌课程。
参考文献:
[1]简子洋.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探究——以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0(06).
[2]刘艳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J].华章,2011(34).
[3]杨春.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发展,2011(08).
[4]郑茜.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03).
[5]周长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06).
[6]李金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