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课中真实成长
2014-04-29沈霞
每每欣赏名师的公开课,内心总会心潮澎湃:会跟着课堂的思路思考,也会想象自己若是执教教师会怎么处理教学内容……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把课上得风生水起的老师特别敬佩,在他们的课堂中,好像找不出任何的缺陷,课堂看似随意却严谨而充满智慧,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都是那样恰到好处,他们的课堂,饱含了我对课堂的追求:完美、灵动、精彩。
正是抱着对课堂的憧憬,学校开展“一课三磨”教研活动时,我就毅然报名参加了。
上课,是自我的真实展现
磨课的内容是《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课时。一接到任务,我便着急地准备起来:细读教材、思考教学流程、上网参考经典教案、请教其他教师的教学思路等,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工作。为了第一课时的课堂效果看起来能够更活跃些,我还特地向六年级的老师询问了各班级的情况,选择了一个有着广泛好评的班级上课,我甚至还在磨课之前,进班和学生对文本进行了交流,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学生能够在公开课上给我争点光。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才稍稍松了口气,心里感觉才踏实了些:这样,课堂总能一帆风顺了吧?
第一轮磨课后,我自身感觉不错,因为整个课堂都按照我事先排演的流程进行:学生会怎么说,我又怎么评价;学生怎么表现,我又怎么引导……这些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我事先都和学生交流过,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似乎比较配合,课堂氛围不错。我的自我感觉也不错。
课堂一结束,沈校长就立马询问起我的上课感受来。
“我觉得课堂还挺顺畅的吧。”虽说是这样,但在她面前,我心里总觉得有点虚。
“嗯,你的课堂整体感觉不错,但是有时候课堂太顺畅往往就是问题。”沈校长意味深长地说,“你首先要学会清晰地审视自己的课堂,看清自己的不足。”
细细想想沈校长的话,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做作”的课堂是一眼就能被看穿的。如果我事先没有和学生对好词,那么我的课堂会是怎样呢?如果我没有让学生做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学生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再回味自己的课堂,从备课到上课,准备的东西太多,我似乎过多地想隐藏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磨课的初衷。平时怎么上课,磨课的时候就怎么上。能从磨课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解决,这才能对教师有提高,这样的磨课才有价值。如果一味地掩盖自己的不足,为了课堂上那点稍纵即逝的光环和虚荣,最后连自己也会被课堂上的假象所蒙蔽。
磨课,就要真实!让自己的课堂透明化,真实地展现问题,深层地思考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这才会有进步!
研讨,是同伴的真实对话
于是,我重新调整好心态,认真地钻研教材,等待第二次磨课的到来。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回,我希望学生能够有他们真实的表现,在课堂中有真实的收获,而不是陪着老师“演”一堂课。
但第二轮磨课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我执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或者说不清楚的问题时,我总是不知道该怎样引导,我很着急,于是我几乎都是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在我的课堂中好像没有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后有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这次的课堂虽然很真实,但课堂却显得呆板、无效。
上完课,大家又聚在一起评课,我惴惴不安:其他老师会怎样评价我的课堂呢?这次真的是上砸了!
师父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评课前就悄悄对我说:“别紧张,课堂上遇到问题在所难免的。哪有青年教师一下子就能把课上得和薛校长一样好的?认真听听其他老师的建议,自己再好好想想。”
听师父这样一说,我紧张的心情稍稍有些平复。对呀,遇到问题是难免的,关键是找到解决的办法。而我现在最大的疑惑是:在学生不懂时我该如何引导?于是,在交流时,我立马把我的疑惑提了出来,希望能够听听大伙的想法。
“学生在回答你的问题时你要认真听,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些过于着急了,有时候你要学会等待,让学生理理思绪。”
“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备课的问题,你的备课备得还是不够细致。备课不仅仅是备文本,你还要备学生,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你要预设学生的回答,在预设的基础上再去想好你怎么引导。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备学生决定着你课堂的成败。”
“你要想想,你的教学内容是否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后可触及到的知识,是不是教学内容过难了。”
……
评课时,教师们纷纷直白而透彻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每位教师的话语,似乎都像利剑一样正中我课堂中的不足,让我直视自己课堂。我静静地记下老师们的话语……
我细细回想着老师们的话,努力地领会着其中的精髓。他们的话语虽很直白,但却朴素而真挚,从他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我听到了众多教师的智慧,它们确实能够让我对我的课堂有新的思考。
作为教师不能怕其他老师提建议,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直视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真实的研讨中,得到启发,积淀教学智慧。研讨,就是在真实的对话中领会教学的本质!
磨砺,是成长的真实历程
第三次磨课的日期渐渐近了。原本应该开心才对,但是我却倍感压力。由于第二次磨课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我的教学内容要重构。虽然,参加磨课的老师帮我重新理了思绪,但是,我一时半刻却不能完全领会。
走出研讨的办公室,我很沮丧:前面的思考付诸东流,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重新构建,关键还不知道怎么把各个板块串联起来!
感觉很累!一大堆的抱怨如骤雨倾泻而下:直接告诉我该怎么上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把这个大难题抛给我呢?为什么要重构呢?
最后一次磨课,我想过随便上上应付过去,但一想到自己之前的付出和努力,一想到那么多老师花了大把的时间和心血陪着我一起磨课,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抱怨归抱怨,既然参加了,就得坚持,就必须有成效。
静谧的夜晚似乎更能够让人潜心思考。台灯下,我翻着之前两次研讨时的笔记,突然感觉很多东西似乎渐渐清晰起来:
不是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学生一读就懂的我们不教,学生已经会的我们不教,教了学生都不会的不用教。
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特定的课程内容,研制出适宜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集中,教学活动要板块化,一堂课一般集中在一个核心内容上,再有两到三个活动板块即可。
……
终于,很快又迎来了第三次磨课。由于前两次的磨课都以失败告终,强烈的好胜心作祟,我心里不禁有些紧张。自己告诉自己:尽力就好!平复了心情,进入了课堂。
由于学生的回答在备课时我都有预设,所以每次我都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再加上每个教学板块我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设计,学生学习的状态也很活跃。自我感觉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令我更欣慰的是在随后的评课中,听课老师们虽然也给我提出了建议,但更多的是对我的褒奖。
但我觉得我的课堂中凝聚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众多教师的智慧。作为执教教师的我来说,我应该是受益最多的,因为通过这几次磨课,我确实有了明显和扎实的成长。当然,我的成长不是仅仅靠师父或者骨干教师告诉就能得到的,而是必须靠自己在一次次的重构和思索中才能慢慢领悟的。自己内心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这次的磨课,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以及自我努力后收获的喜悦,让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热情和期待。每一次磨砺,都会是一次进步。只有在真实的磨课中,引发真实的探讨,产生真实的思索,才能获得真实的成长!
(沈霞,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