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4-04-29冯爱东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学校孩子教师

一日复一日,春秋冬夏,阴晴雨雪,每天我穿过喧哗热闹的人潮车流,走过流淌了不知多少岁月的秦淮河,走进这所百年名校,身边是深穆庄敬的大成殿,眼前是欢声笑语的孩子们。自然之河,人生之河,历史之河,童年之河,汇聚在一起,总会让我心里有泉涌般的感动与振奋,让我想起古诗中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对自己说,只有心里有活水,才能去浇灌无数的心田。

爱的源泉

父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的父亲在部队从事文字工作,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特别爱读书和写作,他对我和兄弟姐妹的要求在两方面是突出的严格:一是行为规范,要我们凡事讲规矩,调皮归调皮,但决不可以不懂礼数,对人对事,凡是说到的就必须全力做到,说空话说大话是可耻的;二是重思想训练,我们家每周都要开一次家庭会议,每个人自我反省这一周来的表现,陈述事实,总结分析,长此以往,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自我控制与设计能力大大增强。孔子不是说“吾日三省吾身”吗?这话听起好像是寻常的道理,可是如果有谁真能做到,不说每日多次反省自身,即便是三日反省一次,那这个人该有多强大呵。我们长着眼睛,总是爱看别人,要求别人,往往忽略自我评判,这大概是人的通病。父亲的教育方式给我很深的启发,我深感建立自我意识、树立自我个性的关键首先在于一个人要能够清醒地反省、检讨自身,这一点,在我当了校长以后,不仅始终告诫自己坚持去做,也努力将之纳入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希望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从中得益。

我的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特别善良宽厚,爱干净,爱收拾家,总是把家弄得整洁温馨。她对我们女孩子念叨得最多的就是“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母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耳濡目染之中,我也成了一个非常注重规矩的女孩子,凡事注意分寸,注重以自身的美好影响周围的人。

家庭的温暖,是我最大的福气和欣慰,如果没有父母润物无声的影响,没有这么幸福的家庭,我想我不会有今天的这些成绩,即便做出点什么,幸福感也不会这么强。1990年,我父亲离休了,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家中。他自己打字、复印、设计、拍视频、做剪辑,把我们几家儿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故事一一记下,办了一份家报。天长日久,到现在竟出了一千三百多份了。这些细小的生活,看似那么寻常和琐碎,却成为凝聚亲情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相互注视、关爱、鼓励下,快乐地工作和学习。工作至今,我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而我的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被中宣部树为最美家庭典型,最令我珍爱。

家,成了我向着自己的事业梦想飞翔的基地,也让我在看到每一个孩子时,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个孩子身后,都有一个家,我得对得起每一个家庭无言的重托。更重要的,是家给了我智慧,让我懂得:爱是幸福的源泉,谦和有礼待人、严格规矩做事,是爱的内容,也是教育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

读书的事儿最快乐

我是1979年高中毕业的,那时的高中毕业生,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考大学,一是考中专。当时我是毫不迟疑地报考了晓庄师范。没有任何人建议我这样做,父母也没过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做出这一重大的抉择?我说不清,或许还是我潜意识中早就埋下当一名教师的意愿吧。

提起晓庄师范,人们总会立即想起陶行知这位在中国现代教育的天空中闪耀光辉的教育巨匠。我进校的时候,陶先生早已不在世,而他的身影、他的思想却存在于晓庄师范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与感召,也是一个无形的标杆。我们这些将来会踏上三尺讲台的青年学子,自从走进这所朴实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就在精神上成为以陶先生为代表的教育家们的弟子。可见文化与思想的力量有多大。

晓庄的学习生涯,让我既非常兴奋又很是着急。兴奋的是每天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课程,每样课程我都喜欢;着急的是许多课程、许多活动我都从来没学过,每样都想学好,可是却没有那么多时间。晓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很高,除了文、理科目,文艺、体育也要很棒才行。进晓庄之前,我从来没弹过钢琴,却选修了钢琴,人家怕难,我一点也不怕,只要有人能弹好,我凭什么就弹不好呢?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去琴房练琴。工作后的第一年,我没有教本业的语文,而是做音乐教师,这就是凭借晓庄那两年打下的功底。我的体育也特别好,什么运动都喜欢,当时很多体育项目全校女生中只有我一人达标。我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组织同学们模仿电影配音,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学着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一些电影,整剧地广播。学习、活动,每一样都让我乐此不疲,也不知哪来的动力。我一直都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做每件事,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想做好,只要尽最大的努力,什么事都能做得好,而且,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师范学校的生活很短暂,回头想想,又是那么丰富,在快乐的氛围中如饥似渴地学习,青春就这样在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度过,这样的生活,真是令人眷恋。

从“孩子头”到“孩子王”

我和夫子庙小学很有缘。师范实习的时候,我就到夫小听过课。当时对这所古色古香的学校印象就很深,总觉得这所学校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我的韵致。但当我被分配到夫小工作时,我心里又忐忑:就要在这所学校当老师了,这可和实习大不一样。同事们好相处吗?我能获得孩子们的尊重和喜欢吗?我的第一次课该如何开场?校长亲切吗?心里真的是七上八下。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和几位同届的新教师坐在校门口的板凳上等待进校时,我看到了蹦蹦跳跳进学校的孩子们,他们打量着我们,脸上那种带着好奇和笑意的神情,可爱极了!我的心一下敞亮起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想尽办法,带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小学时光!

我没想到的是,刚刚工作,领导并没有安排我教自己专长的语文,而是让我教音乐。尽管我在晓庄选修过钢琴,可是怎么能和专业出身的音乐老师比呢?短板上路,出门遇“险”,真是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好在我天生不怕难、不怕挑战。那一年,我拼命地练琴,钢琴、手风琴,只要有空,就到音乐教室练,练到了魔症的地步,连看到电话号码都会不由自主地当简谱唱出来。这番苦功下来,大家都说,我还真有了专业的味道了。

大概是领导发现我热心组织活动,也有能力,1985年开始,我担任了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面对的事情很繁杂,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协调,工作很不好做。当时夫小的辅导员工作已经很出名,我是初生牛犊,既不怕困难,也没有杂念,还是老习惯,只要领导分配的事情,就开开心心努力做好。我带着孩子们进行各种活动,无论大活动还是小事务,无论是重大的仪式还是具体的主题活动,每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津津有味。像发报纸、杂志这类小事,看似不起眼,却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我的组织能力。我发现,相比于课堂学习,这些活动对孩子们身心的锻炼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在学校范围里,少先队的各种活动给了孩子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意志品质、磨炼处事心志、建立社会集体意识的机会。我想方设法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事实证明,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个“孩子王”,我整整做了十年。十年间,无论遇到什么个人的困难,我都没影响过辅导员的工作,除了生孩子那段时间,我一天假都没请过。而这段时光里,我自己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阶段,恋爱、生子,从一个调皮的“孩子头”成了全校的“孩子王”,从一个巴不得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的女生成了一名需要面对柴米油盐的妻子和母亲,生活的、事业的种种考验纷至沓来,但我深知,我的梦想在夫小,我的牵挂在夫小,我的快乐也在夫小。一天天,我忙碌着,也收获着。

我有一个习惯,重要的活动都要做记录,这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很清楚,一个学校需要历史,需要将经历转化为资源,为今后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为明天的改变和发展提供参考。只要是少先队的活动,我都详细记录,有文字的,也有照片的。时间久了,积累得洋洋大观。我把它们都分门别类、用资料管理的方法保管起来。有一年,我参加全国优秀辅导员评选,当时南京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到学校来检查工作,看到我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资料,很吃惊,也很感动。我自己也认为,比起那些花团锦簇、轰轰烈烈的“大事”,细琐、日常的状态更能体现出人的本质,因而也更重要。学校工作、学习生活,哪一样不需要耐心持久,哪一样不是细节构成的呢?操守、能力、志趣,这一切都不外乎聚沙成塔的努力。

这种观念和做法,到我做了校长以后,都始终在秉持。我们夫小教学管理中有一项曾经入选南京市优秀素质教育三十例的“一日视导”,即由校长带队,对学校的一个年级或教研组进行为期一天的教学视导,检查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工作。我发现了视导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被视导的年级和学科组老师因为被视导组成员提前打了招呼,做足了准备,面子上做得好像滴水不漏,而一些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就被掩盖了。这种表面的光鲜无瑕虽然可以蒙混一时,却暴露出管理的不规范,光鲜背后的漏洞和弊端会越来越大。为此,我调整了方法,将“一日视导”改为“随机视导”,每周由教研组长随机抽取班级作为视导对象,并严格按照教学检查周重点,着力考量教师们的教学规范。针对视导反馈,我诚恳地和老师们交流想法,我希望他们能深刻地记住:教师工作的成效就在教育的细节中,在真实而执着的坚守中。

传统是一条不竭的大河

1995年,我做了副校长兼副书记,那年我34岁,是全区最年轻的副校长,分管德育、党务和少先队工作。2003年,我又被派去创办民办的怡馨花园小学,这是夫小的分校。独当一面,百事待兴,学生从哪里来?怎么让社会认可这个新学校?怎么让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大事小情,什么都要自己想办法,什么都要我亲力亲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和同事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幼儿园,向家长们介绍我们学校,以实实在在的诚意动员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怡馨花园小学这个学校第一年就招到了500多名学生。这一成绩激励了所有的同事,我自己在此过程中也又一次实实在在地得到了磨练,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做教育需要勇气,需要魄力,需要在创新中不断超越自己。

2007年,我被调回本部,担任夫小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夫子庙小学这所百年名校给了我新的课题,如何为这所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名校把舵、如何在新时期走出一条既有特色、有新意又合乎时代要求的教育新路,需要的是更深刻的思考与更灵动的智慧。

我花了很多时间分析了夫小的历史及在现实中所处的境况,从根本和大局上思考了今天的教育应该给孩子们什么,给千家万户什么,给我们国家的未来什么。我一再地告诉自己,只有事先把事情想透彻、把计划立周密、把目光放长远,夫小才真正有魂魄,我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老师们的力气才能凝聚到正确的地方。否则,夫小这条百年的大船很可能会随波逐流、机械地在惯性作用下前行。

夫小有优良的传统,百年的辉煌。如何贴近她特有的内涵与底蕴,再上新台阶,我面对的是机遇,更是挑战。夫小所在的位置非常特别,处于夫子庙的中心,隔壁就是大成殿,一街之隔是人文汇萃的秦淮河,不远处是太平天国博物馆。还有哪所学校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气息熏陶?仅仅是孔子与夫小的联系,就足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我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败,都常常会想起孔子那些朴素而深刻的话语,孔子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民族千年传承不已、至今不朽,是因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都未曾改变。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之中,孩子们面对的世界更加多元与复杂,在无数声音中,学校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思想教育孩子,让他们今后更强大有力、更幸福从容?这难道不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吗?而孔子这位伟人的许多思想,难道不可以成为教育的重大资源吗?教育是应该讲究创新、追求特色,但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古今中外所有的优质思想都应该成为我们的资源,而孔子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国最杰出、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智慧,理应成为我们办学的重要支撑。

想法渐渐清晰以后,该做的就是如何将这样的思想资源与教育实践对接。我清楚地知道,必须着力于课程改革,发挥课程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在主动、快乐的濡染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有根的文明人、现代人。由此,我们建构了“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群,提出了“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的目标,编写了《星星论语》校本读本,开设了“项目游学”“我能行俱乐部”“秦淮小导游”等一系列校本课程,用丰富、生动的方式把学生们引领到传统文化的园地中,润物无声地感染他们、感动他们。我们还在一、三、六年级分别设计了“开笔礼”“成童礼”和“状元礼”,其中融入知聪识明、感恩立志、尊师重礼、爱国明孝、敬畏生命、担当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内容,让孩子们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一个庄严和欣喜的仪式,给他们小小的心田种上一颗感受生命敬畏生命的种子、一颗珍爱传统珍重思想的种子。

伟大的思想不能断章取义,需要深入地研究发掘才有可能有效地在实践中转化。为此,我非常重视学校的科研,组成了强大的科研班子有系统地研究孔子以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2007年10月,我主持的《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被立项为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带着老师们做课题,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制定,到一项项活动的开展、反思及经验的提炼,我都要求自己出思想,有创见。让我自豪的是,夫小的教师群体是热情而智慧的,他们在浓烈的科研氛围中,运用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调研分析等等各种有效而个性的研究方式,让他们获取了多彩鲜活的研究成果,他们且行且思,找到了发现的乐趣,享受着职业生活的幸福。

孔子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给了夫小前所未有的新意和动力,我们的孩子走出去,谦和有礼,活泼大方。我的想法是,当今的学校教育,并不是要揭一张传统的皮披在孩子们身上、让他们一个个成为小夫子,而是要让他们从内到外成为一个个小君子。我们是立足当代、用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思想遗产武装我们的孩子,让传统成为源泉活水滋润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技之长,中国民乐、西方管乐、滑轮车、乒乓球、歌唱等等,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校选择自己的爱好发展。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对孩子、对教育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有自己的目标,我们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下了真正的功夫,我们的学生发展性特别好,也特别快乐。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固然,如今的形势下,考上名校、成绩好是成功的一种普遍标准,而我认为,孩子们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步了,就是成功。我不认同那种特别功利的成功观。

自有甘泉浇心田

当了这些年的校长,还是延续了从小养成的习惯,喜欢反省自己。现在来谈我的经验还为时过早,我自觉还有许多书要读,许多问题还须深入思考。我只是想说一点甘苦心得。我认为,要做好一个校长,一定要多思考,凡事思考在前,在大的目标、理念、思想的引导下,将相应的计划做得扎实、细致和有机。这样的话,工作一定会取得最佳效率。还有就是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师资的培养。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口碑主要靠教师的作用。为此我们做了细致的方案和措施,让每位教师都在激励机制下得到公平的学习、工作和发展的机会,得到价值实现的空间。我特别得意的是,老师们之间相处得特别和谐,有什么困难也都爱来找我,他们把在夫小当一名教师视作一种荣耀,大家都珍惜这份工作,珍惜夫小的氛围。夫小的教师是夫小真正的宝,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已经是非常自觉的境界。我欣慰地看到夫小已涌现出一批“贤达教师”,他们是能力突出的“智者”,是德性高尚的“仁者”,是诲人不倦的“贤者”,是能够与学生关系和谐的“善者”。

在夫小工作了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甘苦自知。回首一番,最想说的还是感恩与庆幸,感恩亲人、老师、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与帮助,感恩与孩子们相处时得到的震动与教益,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师范学校,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冯爱东,南京市夫子庙小学,2100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学校孩子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奇妙学校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