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2014-04-29黄光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7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讨论诵读

黄光洲

现行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会发挥创造性思维等。这些能力形成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当然,学生这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确立学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本文作者就在数学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作些探讨和研究。

一、“先学后教”的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原则—积极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及自觉性与独立性的要求。教师应该精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进取心、主动创造探索的精神。

二、“先学后教”的准备工作

1.学习方法的指导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较长而集中的时间里,以系统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学生学习每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问题在于是否得法。怎样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应从数学的特点和规律能及学生的特点加以考虑。在“减负增效”形势下,要大胆去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高效状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具体指导。如学好数学家语言、会读数学课本、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复习等。总之要学会“听、读”。“听”,指听讲,是课堂学习;“读”,指阅读课本及有关资料。要学会思考,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反思和反求,即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逆向思维,以及反过来探求。

2.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意志、性格、信心等。教师以思想品德、学习精神、人格力量等感染学生。要尊重爱护关心学生。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同时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

三、“先学后教”的具体做法

实施“先学后教”这个过程大体分成四步:

1.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较好的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提示教学目标,布置自学纲要、预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应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让学生依纲阅读,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教材,主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吸收、积累。例如阅读函数内容时,从知识来讲,通过阅读以下几点要弄清:(1)什么是函数?(2)理解函数三要素是什么?(3)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4)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思考—学生自己进行思维、研究

主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辨析理解、深化。如:学习公式lg(a·b)=lga+lgb,有学生问:lg(a+b)

〖JP4〗从教学的实际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润萍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机械学习的状态,课堂缺少探究,学生思维受到束缚。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注重课堂中的诵读、质疑、讨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教学实际;诗歌鉴赏;诵读;质疑;讨论

从教学的实际看,高中生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理解较浅,缺少古典文学底蕴,高中生对于古诗鉴赏,不仅觉得难解,甚至也颇有畏难心理。高中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很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教师单靠一张嘴和一支笔,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以下的策略:

一、在教学实际中,注重诵读与想象相结合

诵读是领悟理解的基础。诵读有利于诗歌疑难的辨识,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激发联想想象、增强语感。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幻灯、录音、唱片,对于诵读,对于诵读与想象的结合帮助很大。比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画图。在教学的实际中,充分利用了早读时间,除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读、轮读、接力读外,让学生多次听琵琶伴奏录音,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复原画面,再现场景,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只有深深体悟了春、江、月、夜的美景,才能欣赏这种既明丽又静谧的梦幻般的情调与境界,才能理解张若虚对于宇宙思考和他独有的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的少年式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得到的是一种美的体验。

诵读阅读也不是盲目的阅读,是有针对性的,要引导学生抓住诗篇的关键,深入理解,玩味意蕴。《春江花月夜》想象中有想象,实境中含梦境,虚实结合,因此读时要有针对性,从虚处去读,不要死读,不要读死,学生要注重想象,否则诗歌的意蕴狭窄,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

二、在教学实际中,鼓励质疑,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质疑,注重质疑效果

质疑是开启自主学习的钥匙、求知发现的表现。探究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强烈的兴趣,一份好奇心,一种激情,敢于质疑,才能有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质疑问难。如:学习《菩萨蛮》时,在熟读之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指出:“明明韦庄满怀思乡的愁绪,可为什么要说‘还乡须断肠,是不是很矛盾呢?”真是一针见血啊!不仅仅考虑到诗人情感,甚至这是该诗主题的思考。此问一出,学生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令人欣慰的!生甲:“异地为客,不愿还乡看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明丽秀美。”生乙:“从诗人的经历看,想还乡,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苦闷郁结。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会有更断肠的悲哀。”生丙:“我认为講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理解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学生的这些思考,不能不说是一种激情,一种投入,一种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那么质疑问难的好处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从作者、注释、意象、意境、艺术技巧等多方面讲解,可是,遇到诗歌鉴赏题时,学生仍然无处下手,甚至胡言乱语,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对症下药,学生无的放矢的质疑,质疑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对于每篇新的诗歌,要引导学生猜测诗歌可能会讲些什么,诗人的情感是什么,怎么样表现情感……有针对的质疑。带着问题去读,找出难点,进一步发现问题,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比如李白《将进酒》题目中有“酒”字,就引導学生质疑全诗借酒说了什么事情,抒发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时,学生便开始思考李白劝酒的缘由是什么?接着学生开始发言:“一定是借酒消愁,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也有学生说:“一定是举杯祝贺,因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激发了学生鉴赏诗歌的热情,让认真学生思考之后,阐释自己的理由,从而慢慢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的感情脉络,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激流。在梳理了诗人情感之后,再去思考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这一问题,得出答案并不是什么难事。通过有针对性的质疑,既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又让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果良好。

三、在教学实际中,质疑——讨论相结合的鉴赏方式更有效

在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的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质疑——讨论相结合的鉴赏方式既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导而不发,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讨论中,得出答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赏析《李凭箜篌引》的课堂上,学生就针对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进行了质疑和分组讨论。在赏析《长恨歌》的课堂上,通过对“长恨”之“恨”的思考质疑,自由讨论,进而深入思考了诗歌的主题。生1:“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李、杨感情的深度和重量。”生2:“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生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讽喻说、爱情说或者双重主题说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教师点拨:分析诗歌主题时,要考虑白居易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理解诗人的创作意旨。

在教学实际中,诵读——质疑——讨论的探究式教学形式,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质疑探索发现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阳.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指津[J].考试周刊.2007(42)

[2]王皓.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9)

[3]林艳清.反复吟诵?细致咀嚼?品出味道——谈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S2)

(作者单位:兰炼三中(兰州60中)甘肃兰州730060)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讨论诵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