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29雷娜董延龙金晓霞
雷娜 董延龙 金晓霞
大白菜起源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类型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消费习惯地域特色明显。大白菜为高产蔬菜,因此能以低廉的价格大量供应,其营养丰富,柔嫩适口,品质佳,耐储存,是秋季生产、冬季上市最主要的蔬菜种类。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后的自然资源优势,是我国四大大白菜生产省份之一,年种植面积占大白菜种植面积的1/10左右。人们要想获得高产、优质大白菜,就必须不断地提高适应本地区的栽培技术。在现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栽培习惯、品种特性,总结了一套适合黑龙江的栽培技术体系。
1 整地
大白菜叶片多,叶面积大,叶面角质层薄,营养生长期间需要水分较多, 但根系较浅,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能力不强,要求土壤潮湿;大白菜对土壤要求较严格,最适宜的土壤为肥力较高、理化性状好的粉砂壤土、壤土及轻黏壤土。
为了促进浅土层根系更加发达,尽可能增加深土层根系的分布,土壤应进行翻耕。凡准备种大白菜的地块,最好在前一年秋作收获后进行深翻,并大量施用农家肥,利用冬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并进行养分分解,以培养地力。与麦类、豆类轮作减少霜霉病发生,同时避免用十字花科作物作前茬,以减轻病害发生。播种前土地一定要整平,高处浇不上水,苗期就会引起病毒病,同时也会因浇水不足而不发棵,造成结球不好;低处因为常有积水,苗子就不生长或生长很慢,而且还会在结球期引起软腐病和黑腐病的发生。
2 适期播种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播种期与产量、发病轻重均有关系,播期过早易得病毒病,高产不稳产;播期过晚虽然病害较轻,但结球性差,商品性较差,产量较低,也影响经济效益。一般早熟品种适于7月上旬播种,中熟品种适于7月15~20日播种。
播种方式以点播为宜,播种深度1~1.5厘米,每穴种子5~6粒,播后盖土轻压,穴距根据品种熟期而定,一般早熟品种穴距40~50厘米,中晚熟品种穴距50~60厘米。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为防止幼苗拥挤徒长,直播田块要及时间苗。间苗一般进行2次。第1次在幼苗拉小十字时(两片真叶)进行;第2次4~5片真叶时进行。当幼苗生长到20~26天后,达到团棵阶段时,即按预定株距定苗。
在高温干旱年份,适当晚定苗,使幼苗密集,遮盖地面,降低地温,减轻病害的发生。此外,晚定苗还有机会拔除早发病的植株,延长选优的时间。间苗时、可将过密处的小苗移栽在缺苗处。每次间苗、定苗后,应立即浇水,防止因苗根系摇动而萎蔫。
3.2 中耕培土
为了便于追肥,前期要松土,除草2~3次。特别是久雨转晴之后,应及时中耕,促进根系的生长。莲座中期结合施肥培土作垅,垅高10~13厘米。培垅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施肥浇水,减轻病害。同时保持沟内空气流通,使株间空气湿度减小。这样,可减少软腐病的发生。
3.3 水肥管理
3.3.1 浇水是决定大白菜能否高产的关键措施。
大白菜苗期应轻浇勤泼保湿润:白菜播种后浇水,要求小水浸灌,以浸透播种位为宜,防止大水漫灌冲掉种子。4~5片叶时结合追提苗肥浇1次水,以后可根据天气情况再浇2~3水。
莲座期间断性浇灌,见干见湿,适当练苗;蹲苗期一般不浇水,使根深扎,促根群发达。蹲苗结束,结合追肥浇2次水要防止日晒使土地干裂、白菜断根。
结球期对水分要求较高,土壤干燥时可采用沟灌。此期是生长最快的时候,要保持地面潮湿。视天气和土壤干湿情况,约7天左右浇1次水,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灌水时应在傍晚或夜间地温降低后进行。要缓慢灌入,切忌满畦。一般来说,从莲座期结束后至结球中期,保持土壤湿润是争取大白菜丰产的关键之一。
3.3.2 施肥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大白菜产量高,需肥量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还要及时追肥。追肥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和苗情决定。若底肥不足,第一次可在间苗后(真叶4~5片)追提苗肥,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撒施于幼苗两侧,并立即浇水;第二次在定苗后,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发棵肥,于垄两侧开沟施入,要求先施肥,后培土,再浇水;第三次在莲座期大追肥,进入包心期,大白菜已封垄,随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
根外叶面追肥。在大白菜生长期间,合理进行根外追肥,不仅能使蔬菜增产,改善品质,而且能防治生长期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造成的生理病害。从大白菜苗期开始就喷施含钙元素的叶面肥可防治大自菜干烧心病,喷施叶面肥可结合防治病虫害与农药混喷。
3.4 及时采收
秋白菜收获的早晚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储藏的好坏。收早了不仅影响产量的提高,而且入窖后还要脱帮和腐烂;收晚了若遇到气温骤降容易遭受冻害,造成损失。因此,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确定我地秋白菜的适宜收获期,在蔬菜生产上意义是很大的。夏季高温高湿,大白菜生长快,所以在结球7~8成就应挑选结球好的植株采收上市。收获期一般在定植后第27~32天采收。
3.5 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有三大病害:即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病毒病:主要是在苗期高温干旱易发病。防止方法:降低土温,及时防止治蚜虫。用病毒灵600倍液和抗蚜威2 000倍液或蚜虫净2 000倍液进行喷雾2~3次进行防治。
霜霉病:主要在莲座期至包心期发生。用75%白菌清500~600倍液,或40%乙磷铝150~2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等,连续防治2~3次。
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发现软腐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且在病株穴处撒石灰粉消毒,或者发病较轻时用农用链霉素150~2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原粉500~1 000倍液浇灌病株及周围的健株根部。
大白菜主要害虫有黄曲条跳虫甲、蚜虫、菜青虫、甘蓝夜盗虫、地蛆等。在幼苗出土时,及时打药防治跳虫甲为害,每公顷用90%敌百虫100倍液。幼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抗蚜威等农药防治。在大白菜生育期,还应注意防治菜青虫和甘蓝夜盗虫。防治菜青虫用苏云金杆菌乳剂130克/亩喷雾,隔7天再喷1次。农药要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采收前1周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