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树叶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2014-04-29宋素智柴全喜

果农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缺钾病叶李树

宋素智 柴全喜

李树叶部病害发生时,如不注意加强防治,常常会导致叶片早落,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现将李树叶部主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李霉斑穿孔病

1.1 症状

主要危害苗木和成树。叶片染病,叶上产生紫红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3~5毫米,后变褐色穿孔。湿度大时,老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病原

为嗜果刀孢霉,属真菌界半知菌类。

1.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枝梢上越冬,翌年4—5月气温高于10℃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0~28℃,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病菌直接侵入果实的,经20~70天潜育,于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春、夏多雨潮湿易发病,李园低洼、湿气滞留、栽植过密不通风时发病重。

1.4 防治方法

(1)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棚室李树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李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防湿气滞留,降低李园湿度。(3)李树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250倍液。(4)落花后15天,喷洒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6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隔15天1次,防至7月份即可。

2 李红点病

2.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橙黄色近圆形病斑,微隆起,病健部界线明显,后病叶渐变厚,颜色加深,其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子器。秋末病叶多转为深红色,叶片卷曲,叶面下陷,叶背突起,并产生黑色小粒点,即子囊壳。子囊壳埋生在子座中。严重时,叶片病斑密布,叶色变黄,常早期脱落。果实染病,果面上产生橙红色圆形斑,稍隆起,无明显边缘,最后病部变为红黑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常畸形,易提早脱落。

2.2 病原

为李疔痤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

2.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开花末期,产生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性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此病从展叶期至9月中旬均可发病,多雨年份或雨季发病重。

2.4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降低湿度,减轻发病。(2)清除初侵染源,冬季彻底清除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毀。(3)在李树开花末期及叶芽萌发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

3 李黑斑病

3.1 症状

是李树重要病害,危害叶片、小枝和果实。叶片染病产生紫褐色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后期造成穿孔。新梢染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梢1周时枝枯死。果实染病,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逐渐扩展成紫褐色近圆形病斑,略凹陷,湿度大时可产生黄色黏液,内有大量细菌,近成熟时产生裂纹。

3.2 病原

为李链格孢,属真菌界无性型真菌。

3.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组织或芽鳞内越冬,借昆虫和风雨传播,强风暴雨有利其流行,树势衰弱、通风不良易发病。

3.4 防治方法

(1)李树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2)发病季节喷500克/升,异菌脲悬浮剂或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4 李褐锈病

4.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产生鲜黄色小斑点,叶背面也长出稍隆起的疱状小斑点,逐渐变成黄色至红黄色,后期叶背疱疹状病斑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原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秋后在夏孢子堆中产生茶褐色冬孢子堆,病叶正面出现相对应褪色的黑斑,病情严重时,病斑累累,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树势和生长,是李树的重要病害。

4.2 病原

为刺李疣双胞锈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

4.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叶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转主寄主唐松草、白头翁宿根上越冬;南方以夏孢子越季,6—7月进行侵染,8、9月进入发病盛期,造成大量落叶。

4.4 防治方法

(1)采收后及时清除病落叶,铲除白头翁、唐松草等转主寄主,集中深埋或烧毁。(2)发病初期喷洒30%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或20%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10%己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次。

5 李细菌性穿孔病

5.1 症状

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多角形水渍状褐色斑点,后扩展成边缘水渍状褐斑,大小3~4毫米;病斑干后在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纹造成穿孔,病叶很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在果皮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病斑中心变褐,最终产生近圆形、暗紫色中央凹陷斑,表面硬化、粗糙,气候干燥时,病部多产生裂纹,病果易脱落。

5.2 病原

为黄单胞菌,异名为假单胞菌,均属细菌界薄壁菌门。

5.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病枝条的病组织内越冬。随春季气温升高,潜伏细菌开始活动,李树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由叶片的气孔或枝条、果实的皮孔侵入,遇有雨日多温暖潮湿或树势衰弱,该病很易流行。

5.4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使果树枝叶健壮,增强抗病力;合理修剪,注意剪除有病枝梢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2)李树萌动期全枝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从李子脱萼开始每隔10天喷1次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脲酶酸可溶性粉剂

1 000倍液。

6 李树缺钾症

6.1 症状

先从枝条中下部叶开始出现症状,常在叶尖两侧叶缘焦枯,并向上部叶片扩展。由于缺钾,氮的利用也受到限制,叶片呈黄绿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缺氮症状,但黄化叶不易脱落。一般叶片含钾低于1%,即缺钾。

6.2 病因

在细砂土、酸性土及有机质少的土壤上,易表现缺钾症。在轻度缺钾的土壤上,偏施氮肥,易表现缺钾症。

6.3 防治方法

(1)在轻度缺钾的土壤上,不要偏施氮肥,避免缺钾症出现。(2)果园缺钾时,6—7月追施草木灰、氯化钾或硫酸钾。(3)叶面喷施2%磷酸二氢钾液。

7 李树缺铁症

7.1 症状

自新梢顶端的嫩叶开始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呈网络状。

7.2 病因

一是土壤中有效铁供给不足。二是在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易发生缺铁症,生产上施氮偏多或土壤中锌、锰、钙等离子浓度偏高,也易引发缺铁。

7.3 防治方法

(1)李树园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有机肥3 000千克,采用秸秆还田的果园每亩施用量应保持在200~500千克,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采用秸秆还田的秸秆养分含量以有机质和钾为主,还要施用适量的氮调节碳氮比。有条件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定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根据化验结果结合李树生长发育对主要元素需求量制定施肥方案,实行配方施肥。(2)一般果园不缺铁,但在盐碱较重的土壤中,可溶的二价铁转化成不可溶的三价铁时,不能被李树吸收,也会出现缺铁。应及时在发芽前向树上喷施0.4%硫酸亚铁溶液,3天后再喷1次。也可在生长期喷洒氨基酸铁或黄腐酸铁或迦姆丰收1 000倍液。

猜你喜欢

缺钾病叶李树
关中地区李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
缺钾对香蕉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李树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我的芙蓉李树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缺钾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你缺钾吗?三个征兆提醒你》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腊叶
爱打电话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