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2014-04-29周艳磊
周艳磊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因为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初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思考。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的氛围是沉闷的,枯燥的,与以往的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的气氛一直处于愉快、轻松、民主中。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但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现在的中学生物课堂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没有突出生物课的特点。本文将对于这个现象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提出生物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教学的实际应用以及实际价值。
一、探究性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中曾经这样准备概括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从这个概念中,不难看出探究性教学的意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而众所周知,初中生物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除了倡导学生提升自我的生物科学素养外,它还肩负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乐于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重任。那么,探究性教学有着什么特点呢?要知道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模仿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活动。而对于初中生物而言,在进行生物的学习中本就是学生对于未知领略的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时候,会改变过往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方式,主动去探求知识。这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身是愉快的,积极的。而探究式教学对于中学生物课有什么实际价值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实行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前提下,笔者曾经在课堂中做过这样一个实践。首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组,分别发给几组学生们几盆绿色植物,并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做出对比试验观察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学生们在接到这样的任务的时候,都表示很兴奋。在一周以后,学生们都交上来观察报告。不同的小组观察的结果不同。但学生在这一次的实验中,个个都相互讨论,仔细思考“什么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一周以后的那节讲植物必备生长条件的课上,学生们都听得格外仔细。因为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他们进行了独立的实验,进行了思考操作,又与同学进行了讨论,对他人的观点作了了解。而根据实验的结果,学会了尊重科学事实。探究式教学无疑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开放性原则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课堂在一种开放、自由、民主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探究。学生才能够敢大胆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限制在课本之中。教师应当开放自己的课堂做到“尊重教材,超越叫教材”,将目光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向学生多放映一些自然中有去的生物或者有趣的自然现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踏青感受自然之美,生物的神奇。在课堂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思考,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主动去寻找创造性的答案。教师还应该注意课内外的知识相结合来启发学生勤思考。比如在学习到“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课程的时候,笔者曾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试想,如果一名正常的女性和一名患有佝偻症的男性结婚,那么他们的后代会受到影响吗?”“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艾滋病是遗传病吗?”“红楼梦中的賈宝玉与林黛玉是什么关系?”学生们听到这样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时,都会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想后,对于这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入了。其次,笔者在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不断地向学生讲述其他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时候能够融会贯通,如在讲到“细胞的化学组成”的时候,笔者适当地补充了一些有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在课后还鼓励学生多上网查阅资料,多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是一门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这要求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