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发难”成就数学课上的精彩

2014-04-29俞春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教学效果

俞春仙

教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扎实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对一名老师起码的要求. 我也不例外,在教学“圆锥体积”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分析了大纲,摸准了学生认识的难点之处,写出了详实、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圆锥体积”的教学,历来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听得昏头昏脑,实际运用更是无所适从,可谓教学效果真是事倍功半. 基于这种现象,我经过冥思苦想,阅读大量的资料,借鉴别人有用的经验,想出几种方案,择优录用,做到心中有数,满怀信心地登上了讲台.

上课后,按我的教学设计,复习旧的知识,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提出“怎样计算圆锥体积?”的问题,同学们听得很起劲,我也暗自得意. 不料正当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有位男同学拿着一个圆柱大声问道:“老师,这是一根长20厘米,底面直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木头,您能做一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0厘米的圆锥吗?”这一语一出,同学们立即用探询的目光盯着我,刚才那位发问的同学更是用挑衅的目光射向我,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我愣了一下,心底里对这名同学很是生气,甚至有点愤怒. 心想:这无疑是对我的“发难”,解决吧,将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案,不解决吧,有失权威性. 这时,同学们用目光激励了我,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这样,我改变计划,说:“××同学问得好不好?”同学们说:“好!”同学们的情绪高涨. 我说:“那你们分组讨论交流一下,如何?”同学们四个一组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把这个圆木头拿到了讲桌上:

经过5分钟的讨论,大家总结出解决的方案:

(1)截取长20厘米的圆柱形木头;

(2)找出圆柱一个底面的中心;

(3)沿着这个中心点和圆柱另一底面削去边缘部分.

我被同学的交流结果征服了!很高心地在投影仪上

演示出圆柱削成圆锥的侧面图. 如下:

接着,我也“发难”学生:“根据已知圆柱的体积”,请你们估计一下下列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投影仪演示出下列图形)(单位:厘米)

V = 50.24立方厘米 V = 282.6立方厘米 V = 84.78立方厘米

V = ?立方厘米(图1) V = ?立方厘米(图2) V = ?立方厘米(图3)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对他们的估计结果统计得到:图1的是:V = 19.12立方厘米,V = 91.38立方厘米;图2的是:V = 47.1立方厘米,V = 50立方厘米;图3的是:V = 30立方厘米,V = 42.39立方厘米. 而图1的标准答案是V = 16 立方厘米;图2的是V = 94.2立方厘米;图3的是:V = 28.6立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练习,请你们说一说,怎样估计一个圆锥的体积?”我追问道.

讨论总结:同学们一致认为:一个圆锥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小,可能是一半或一半也不到. “你们愿意实验一下吗?”同学们马上用备好的材料(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若干个,沙子、水盆子等)分组验证估计结果. 然后交流实验过程,得出了实验结论:一个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运用结论,指导同学们抽象归纳公式. 用字母公式表示:V圆锥 = V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用S和h分别表示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那么V圆锥 = Sh.

看到同学们自己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结论和公式,我兴奋极了,再通过变式练习的检测,同学们对圆锥体积计算很准确,概念掌握得清晰,新旧知识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我料想不到的,这还得感谢上述那名同学对我的“发难”,通过“发难”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积极主动,结果是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 通过“发难”改变了我原有的数学设计,找到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案,使我跳出了“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了却错头错脑”的教学怪圈.

本节课之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完全是由于学生的“发难”引起的,善待学生“发难”的结果. 由于正确对待了学生的“发难”,并加以引导,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契点,完全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找到了教学“圆锥体积”的可行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在心中的疑团.

如果对这些“发难”置之不理,首先,学生的情绪低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摧残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阻止了他们自己探究知识的路子. 所以老师要善待学生的“发难”.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教学效果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