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逆向思维模式应用方案
2014-04-29邹嘉境
邹嘉境
一、当今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效率偏低的做题习惯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一方面,与学生做题时的精神集中度和吸收消化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学生所做的训练题也对学习效率有影响.
有的学生热衷于基础题训练,经常重复做类型相同的题目,这样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培养对难题的解答能力;有的学生平时专攻难题,但是缺乏了必要的基础练习,使他们在考试中在简单的题目上失分,或者课后耗费大量时间解一道大题却解不出,浪费时间和精力,对应试无益;也有的学生做数学练习题时没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这样很难起到练习的效果. 中学数学学习并不是靠“题海战术”. 诚然,大量地做题确实对提高成绩有一定帮助,但是中学学习与应试不仅是数学一科,每一科所分配的合理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提高效率是关键.
练习题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课后导师”的作用,能引导学生查缺补漏,给学生启迪. 那么,针对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可以通过转换练习题的设置方式,以客观的改变弥补学生主观意识的不足.
二、尝试提出一种利于学生改善做题效率的逆向思维题目设置
提高做题效率的方法有多种,在此提出一种建议,在设置训练题的时候,可以增加这种形式:一道难题在前,一道简单题随后.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题应该是同类型的题. 这样的设置,有别于“先易后难”的惯性思考,利用了逆向思维模式.
首先做难题的时候要限定时间,时间因题而异. 如果不限制时间,会影响学习效率. 规定时间一到,不管作出难题与否,就要进入做简单题的环节.
就像练钢琴,如果先对着一个难度高的谱子练习,再去练习简单的谱子就更容易入手. 比起直接练简单谱效果更好,这种模式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暗示作用. 学生在做难题的时候,先对这类型题目有较深入的思考,做简单题就是重温这种思路,或者说帮助理清难题的脉络. 不论在难题环节能否得到答案,对做题者都有以下帮助:(1)感受做难题的氛围. (2)对此类型难题进行了思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3)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在有限时间里做不出则放弃,利于应试. (4)有时间限定的提醒,带来考试做题有时间规定的适度紧张感. (5)提高解简单题目的速度. (6)培养解难题的能力.
这样,解难题和解简单题的过程相辅相成,把解难题和解简单题这两种行为放在一起,使练习更全面,益处更高. 这样做题目,能让学生主观意识到难题和简单题不是孤立的两部分,从而使他们改正文章开头提及的几类做题的不好习惯. 还有,数学学习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适量地接触难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 为什么说做难题时时间到了做不出也没关系?因为在限定的时间里做题者思考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拥有自己的想法尤为重要.
三、对这种题目设置方案的合理利用
但是,这样的练习模式要限量,还是要以资料书上的系统练习为主. “一难一易”的模式是一种辅助方式,因为它里面有难题,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提倡多做,以防起反效果. 这个模式适合帮助学生提高做难题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达到巩固基础和提高解基础题速度的目的. 这样一个难易共存的设置,也可以说是模拟了一次“小型考试”,但是针对性更高. 需要指明的是,在做这类练习的时候,尽量找一段时间一次性完成,不要中断. 因为这个设置里难易题是一个整体,这个过程思路是连贯的,对难易题的思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四、设置方案拓展
在这种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有“一难多易”的模式,视难题难度而定. 如果难题难度较低,就采用“一难一易”;如果难题难度较大,就采用“一难多易”,因为一道较难较灵活的大题,其中包含多个数学知识点,所以“易”的部分可以涉及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效率. 首先,易题部分相当于把难题部分分解,帮助学生看清难题所涉及的考点,也利于学生把难题分步击破. 其次,做难题时学生会从多方面思考,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那么,当他们再去做简单题的时候速度会比直接练简单题更快,一来节约了练习时间,二来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做基础题的速度,一举两得. 相反,不提倡“多难一易”和“多难多易”. 因为在这个练习模式中,如果难题多的话,一方面学生精力不允许,另一方面还是时间问题,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先难后易”的方式与系统练习的“先小题后大题”并不冲突,因为本文所提议的模式把大题和小题有机结合,这种练习利于培养应试心理和感觉,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先小题后大题”的目的也在于此,只是本文提出的方案更具针对性,是辅助形式.
五、总 结
总的来说,这种方案应用的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通过反序,使题目产生更佳的效果. 在此提出此创新方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