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眼睛叫“慎独”
2014-04-29马彦陈光
马彦 陈光
“慎独在我国道德建设实践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领袖、大师级的人物不仅自己得益于“慎独”,做“慎独”的表率,也教育后人以“慎独”为诫。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们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昨晚伏案读书,我读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爸爸带领自己年仅11岁的孩子去水库边钓鱼。这个水库边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样的规定:每天钓鱼的时间是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可是,这对父子钓了近一天了,连条很小的鱼儿也没钓到,然而在下午3:55分的时候,父子俩却看到了一条六七斤重的大鱼上了鱼钩,等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钓上岸来的时候,时针已经指到了4:05,儿子兴奋得手舞足蹈,让爸爸赶快带回家给他炖鱼汤喝。可是,爸爸看了一下时针,一脸严肃地告诉儿子,我们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应该马上把鱼放回水里去!儿子听后,大哭起来,苦苦地哀求爸爸不要放掉鱼,并且告诉爸爸,没有人在这儿看着,我们就违反一次规定吧,就一次……然而,爸爸却丝毫没有理会儿子的感受,毫不迟疑地把鱼放回了水里。这位爸爸借此时机教育儿子:做人就要这样,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要遵守一切规章制度……
由此我联想到了“慎独”一词,慎独的解释字面为谨慎在孤独的时候,为何这么说,因为孤独是指一个人,也就是一个人的的时候没有人监管容易放纵自己,需要自己加强意志强化。也就是说,“慎独”的含义在于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可以随心所欲,不要以为事情很小就可以随心所欲,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谨慎行事、坚持原则。
在我们班级管理方面,我认为,让学生树立“慎独”的思想观念,才是我们班级工作中的奠基石。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不难发现,甚至于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学生人前人后判若两人,如好多学生,在老师监督下做任何事情表现的都特别积极,不怕脏,不怕累,而老师离开以后,这些学生就会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干。更有甚者,在校是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等生,然而在家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自己的父母说话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还总用命令的语气,俨然就是一个小皇帝,整天气得父母不得了;还有些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本来吃两个馒头就饱了,可他偏偏要多拿一个,结果吃不了了,他便偷偷摸摸的往别人的桌子底下扔,造成大量的粮食浪费。老师三令五申,强调一定要节约水电、节约粮食,可仍然会有个别学生,自认为无人在场,或无人知晓,便做一些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情。
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抵制不了各种诱惑。比如上个月,我们学校几个年龄稍微大点儿的学生,中午竟然偷偷在宿舍那边的厕所里抽烟,经过讯问得知,是高三班的同学怂恿中二班的同学从家里带来的烟,我班的李同学看见别人抽烟,自己也控制不住,竟然一下子抽了两支。还有很多学生在家没有父母的监督时,上网玩游戏,网瘾戒不了,成绩大幅度下滑,等到老师批评时,自己是后悔不迭。经过证实,这些学生并非完全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不顾,他们是缺乏自觉的约束能力,有人在场,他们遵守行为规范,无人在场,干什么坏事似乎都心存侥幸,那是因为没有外界的约束力。
基于此,我针对在班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经常通过一些班会、黑板報、手抄报、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告诫学生:仅仅从个人利害得失的角度去遵守行为规范,都不是好学生,“慎独”才是真正的道德境界。运用实例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如一位乘坐出租车的乘客由于下车时比较匆忙,竟然把装有8万元现金的包落在了车上,如果出租车司机把钱据为己有,也没人知道(因为乘客当时并没有索要票据),然而司机并没有那样做,而是赶紧查找证件,联系失主,并连夜跑了200多里路把包送回失主的家,等失主确认包内的物品无误后,要司机说出家庭地址以便日后登门致谢,这位司机却婉言谢绝了。
可见,“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的。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有没有人监督都要一样”,引导学生要达到这种“慎独”的境界。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时常会发生一些需要“慎独”的事情。有一次我检查作业时,发现我班周同学的作业不是他自己写的,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气冲冲地没说一句话,就把他的作业撕掉了。下课后,周同学来办公室找我,向我道歉,没等我开口,他低着头眼泪便刷刷地往下流,哭得很伤心。我逗他:“周同学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现在怎么哭了呢?满脸有眼泪,像个小花猫,多不雅观呀!”周同学毕竟是个11岁的孩子,他听到我这么说,立刻破涕为笑了。看到他的情绪缓和了,我便对他说:“老师知道你让你妈妈帮你写作业,一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二是你的手有缺陷,确实写字很慢,想要独立完成作业是很吃力,以后老师会给你布置适量的作业,不让你再受难为,但老师是不赞成你让妈妈帮你写作业这一举动的,以后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吗?”周同学马上意识到我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言去抨击他,便低着头说:“马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让妈妈帮我写作业了。”经过和其妈妈谈心,他妈妈说道:“孩子虽然自身残疾,但心里又很不服输,恐怕完不成作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讽,所以每晚在家写作业时都急得嚎啕大哭,妈妈心疼孩子,于是……我找到周同学,笑着对他说:“以后确实有特殊情况,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和老师解释清楚,过后再补上老师肯定会原谅你的,但是如果你让妈妈帮你写,那可是大错特错哟,老师希望你一定能改正这种不良习惯啊!”
经过长时间的教育,我班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他们没有胡打乱闹的了;都知道节约用水用电了,乱扔馒头、乱倒饭菜的现象已经杜绝;有无老师在,学生都一样认真遵守纪律,没人抽烟了;再也没有人让别人替写作业了;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和谐相处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所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真谛,就是从行为养成入手,公德本身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做一个好学生、好少年,就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
为此,我还给我班的学生定下了班级公约:
(1)诚信作业。学会自修,认真钻研课本,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不抄袭,不拖拉,更不能让别人代写作业。
(2)学会慎独。不经允许,不能违反一些正常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等。
(3)学会讲卫生。每日做好值日卫生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温馨、洁净、舒适的学习环境。
(4)学会感恩,善于、勇于回报他人和社会。
人其实都长了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就叫“慎独”。“慎独”在我国道德建设实践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领袖、大师级的人物不仅自己得益于“慎独”,做“慎独”的表率,也教育后人以“慎独”为诫。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们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