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教育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与评价机制

2014-04-29王祖亮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诚信评价教育

王祖亮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诚信就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德,而“诚信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1]之所以要对中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那是因为无论是个人、组织乃至国家和世界,诚信是作为普世的价值而存在。将诚信的理念深深的根植于中小学生那正在发育成长的心灵中,就要在其基本内涵的辨析、内在逻辑的梳理以及评价机制的建设方面做好相应的研究和探索。

一、诚信教育的基本内涵辨析

在谈及教育的目的或者是本质时,人们常常将其指向为做人。陶渊明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见,诚信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本。然而究竟什么是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呢?这就涉及到对诚信教育的内涵的解析了,要确定好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寻求到诚信教育的适当方法并避免走向诚信教育的误区。

1. 确立价值是诚信教育的前提。诚信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在课程学习中还是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往往都会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对待。然而诚信教育光有态度是不够的,诚信是较为抽象的事物,一方面难以具体的实际把握,另一方面还保有了很强的情境性,往往同样的举措在一个条件下是成立的,到了另一个条件就会出现不适应。因此确立价值是中小学诚信教育的关键。伊荣贵认为,“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小学阶段的品德形成尤为重要,它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阶段,而品德教育中,诚实守信品德的养成是基础的基础”。[2]由此可见,诚信教育是手段,是为了实现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个目的服务的,在中小学现实的诚信教育中切不可将这个手段和其他的目的相颠倒了,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应该根本坚守的追求和目的,而什么是为了实现这个追求和目的而采用的手段。

2. 找准方法是诚信教育的关键。诚信是抽象的品质,但是诚信教育却不能抽象,并且应该是生动具体的。这是因为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形成之中,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是其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较为懵懂的状态,难以接受枯燥和艰涩的理论说教,往往需要较为灵活易懂的外在方式来激发他不断对理性进行思考的能力。所以中小学诚信教育在方法选取上一定找准,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一来学生活动符合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吸引他们,二来也可以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第二,以师长榜样为引导。尽管在诚信教育中强调应以学生为主,但是由于师长在体力和经验上都优于中小学生,所以一般都是学生们崇拜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对象。第三,以赞美奖励为首选。诚信教育不是耐挫训练,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同并接受诚信观念,而不是以批评教育为手段的逆向激励。把握好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要保证赞美奖励要远远多于批评惩罚。

3. 避免误区是诚信教育的原则。诚信教育最重要的是应避免陷入误区。李兵在总结诚信教育指出三大误区:第一,诚信教育中唯“诚信”。诚信只是人类美好品质的一种,并不代表全部。但是我们在进行中小学诚信教育时往往只注重了这一个方面,甚至有时候会一票否决,而全然忘记了对中小学生其他品质与诚信品质相结合培养的道理。第二,诚信教育不是对“诚信”行为的鼓励,而是对“不诚信”行为的限制。在中小学诚信教育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教师会对学生的诚信行为做出物质奖励,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适度。如果过量的话只会导致学生们将诚信品质世俗化,认为这只是获取外在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事实上诚信教育更多的指向应该是对“不诚信”行为的限制。第三,诚信教育只是道德说教,而不是道德行为的引导。有些教师对诚信教育只是当做一种任务应付了事,并没有对此用心钻研,更多的只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将一些抽象枯燥的观点传递给学生而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加以引导。[3]

二、诚信教育的内在逻辑梳理

前文说到诚信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思想教育行为,诚信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只有将这几个方面内在逻辑进行有效梳理,才能使中小学诚信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诚信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前提。如今的中小学生面临两大任务,第一是成才,第二更是要成人。而完成这个任务诚信都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不过,“青少年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大力加强诚信教育,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德育环境的滋润”。[4]中小学的诚信教育和德育有着莫大的关联。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在道德上既满足社会需要也满足自我追求。然而達到这个境界并非易事,在完成这个复杂工程中间,诸多的行为举措没有诚信很难顺利完成。事实上,道德养成看似是个人的努力和修为,但是结果却是人们与社会与他者不断互动的结果,而互动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信任也就是诚信,只有诚信才能使得互动得以在较好的氛围中发生,人们因为互信而敞开心扉全力付出。

2. 诚信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支撑。在校园中,学生应完成最重要的蜕变走向成熟。然而现实的教育情境显然没有提供这种支撑,何平指出,一方面“从人际关系看,当代中学生与老师间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另一方面“很多学生面对一些严厉的老师和家长,本来想说实话的,怕说了实话遭到批评和惩罚;还有的学生认为为好友说谎是重情重义”。[5]由于诚信教育的缺乏、缺失和缺位,导致了很多当代的中小学生对诚信等品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错误判断。反过来看就是说诚信教育事实上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通过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人际之间交往的根本意义和核心价值所在:那就是为了共同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相互的推诿责任或者说是掩盖错误。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成长才可以说是健康的。

3. 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诚信不仅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6]诚信不光是自我品质,更是整个社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学诚信教育体系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再加上现实的社会环境变幻莫测更是加大了中小学诚信教育的实际难度。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放弃中小学诚信教育的:第一,中华民族若要复兴要依赖于内部团结,团结的核心基础就是彼此信任形成共识,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第二,中华民族若要复兴要寻求于外部的合作,我国也逐渐地开放了以前较为敏感的如军事、情报等信息,而这一切正是为了寻求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华民族若要复兴必须要有人,要有优质的下一代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而诚信又是作为人的最核心的品质必须从中小学的教育中就紧紧抓起,稳步推进。

三、诚信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

任何事物的推行乃至更好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一个方面激励有效行为规避错误行为,另一个方面更要进行有效反馈,从而将工作做到更好。中小学诚信也不例外,从评价主体到评价理念再到评价方法应做好机制建设。

1. 全面合适的评价主体。学者古海认为,“学生诚信教育仅仅依靠教育本身的力量难以实现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化社会配套工程来支撑,如提高家长的素质、严厉打击社会上的欺诈行为、惩治腐败等”。[7]所以中小学的诚信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这一主体的单独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各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然而“诚信”是一个道德性的概念,感性认知的程度要超越理性的辩论,所以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最核心的就在于对结果的评价。可惜的是在现实中这样的评价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一方面家长抱怨学校教的都是没有用的;另一方面学校抱怨自己的教育常常是“5+2<0,学校中辛辛苦苦教了5天的思想品德诚信,然而社会其他方面发生的不诚信現象却将学校培育的教育成果摧毁的一干二净”。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选取全面合适的评价主体,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齐聚力量对中小学诚信教育的结果评价形成一个最为广泛的共识,这样才能避免诚信教育结果被随意破坏的局面。

2. 协商一致的评价理念。“古今中外,虽然诚信作为人类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受到极大的关注,但人们对诚信内涵和外延的定义和理解却有不小的差异。”[8]诚信观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中小学诚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对诚信教育的评价要注重诚信行为的完成,例如不欺骗、不撒谎等等,但是如果通过教育手段实现这个目标不重要。为了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即便采取一些世俗性的手段,例如奖励物质、担任干部等等,这些都是可取的;另一方面则认为对诚信教育的评价应注重学生诚信品质的内化,而利用物质激励等手段展开的诚信教育表面看似有效,但是实际上却因为中小学本身的价值观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原来所谓的诚信教育“成果”已然大打折扣了。实际上这两种诚信教育的理念都有可取之处,应该结合使用,不过具体的使用边界一定要形成,不然被置于两难境地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了。

3. 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中国是一个以诚信作为核心传统美德之一的国家,然而一些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诚信状况堪忧,“国内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孩子从3岁开始说谎;到9岁时,说过谎话的孩子比例已经上升到70%”。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为了迎合成人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成人一方面在教育青少年养成诚信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掌握着对青少年诚信与否的评价权力。所以往往我们会看见在对中小学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成人化的色彩,要克服这个问题,必须要做到第一,诚信教育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成长阶段,应将评价方法放置于他们可以理解的氛围中进行;第二,诚信教育的评价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枯燥的说教方法应该摒弃;第三,诚信教育的评价方法应关注学生的未来,而不是当下为学生贴上“诚信”或者“不诚信”的标签。

注释:

[1]石邦宏,石中英.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J].人民教育,2003(24):8-9.

[2]伊荣贵.谈诚信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5(4):89-90.

[3]李兵.诚信教育的三大误区[J].教育与职业,2004(5):63-64.

[4]禹旭才.诚信:不可迷失的品质[J].基础教育研究,2003(4):11-12.

[5]何平,董莎,王茂胜.中学生“诚信答卷”令人满意吗——对武汉市四所中学的调查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5(12):15-17.

[6]刘永鹏.诚信教育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76-77.

[7]古海.关于学校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24):29-30.

[8]傅维利,王丹,刘磊等.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1):44-49.

猜你喜欢

诚信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