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4-04-29吴玉建
吴玉建
教学实践表明,“工具素养”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底蕴,它的宽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这种基础和底蕴,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名师甚至大师。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养成多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扎实的基本功底
这里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会“听”。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已经正确回答了,教师似乎没有听到,自顾自又重复一遍,这是听的能力不好。“说”,即教学语言,这是一门艺术,你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激发他的求知欲,使他感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如果你不会讲,引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硬靠“高压政策”维持课堂,那么,你课上遇到的将是“冷漠的态度”和“黯然失色的目光”。你讲起来他虽然不敢调皮,却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一个教育家说过:“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险一样防止这种冷漠态度,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所以,教师必须精练教学语言,要尽可能多的熟读、背诵诗、词、散文等当中的传统名篇。你对这些名家文章都无情,又怎会让学生喜欢这些名篇课文呢!语文教师写字是给学生示范,至少不能长出错,规范整洁、美观大方,这是写字的基本要求,潦草、画字都要不得;还要能写包括各种体裁的清通流畅的文章,这主要是加深教师自己的体会见解,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
二、完善的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重要部分。课程观的变革必然带来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为此,教学应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语文教学落实新课程观这一理念,应该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就有多丰富。第一,应充分发掘我们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其次是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视野。这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第二,充分发掘学生本身的课程资源。学生本身的知识与经验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对于同伴也是一种资源。通过交流与倾听,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在交互中整合,在交往中探索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动的目的。第三,发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反映学生眼中自然世界的自然性资源,也有学生对社会
三、丰厚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因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呢,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语文教师丰厚的文学素养,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在润泽着儿童。这就好比树的长大。我们从未看见,根是怎么延伸出来的,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树已茂密参天。这儿童的语言之树,就植根于教师文学的颐养之中。
四、先进的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加强教法研究,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法应该是不同的,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同时,学生有共性,但个性更突出,教师应全面了解并作详细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生吞活剥的全面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优秀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师优秀的意志品质表现为具有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及仁爱、包容、宽厚这些道德修养,具有对学生言语人格和个性的尊重與理解的人文情怀,形成人格的感染力,成为学生成才之路的促进者。语文教师还应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坚信为达到教育目的而持之以恒的努力,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力量,使之在不断的熏陶中把老师看作榜样,进而强化坚韧的精神。
教师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强化学生的意志。教师的人格养成在于以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学习中华民族良好的人格特征,“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人格财富,教师要善于吸收和学习这些优良的人格特征和人格理念,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人格。”语文教师的人格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教学活动中“为人师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人格的示范。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知识修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注重人格的自我养成,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实践出思想,实践出文化精神,实践出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总之,语文教师的素养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