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共性”与“个性”水乳交融

2014-04-29王冬梅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共性价值文本

王冬梅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求导创新,以致心存犹疑,不敢否认学生。这样就忽视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因而陷入了“似是而非”的迷惑和无奈之中。而有些专家又呼吁“语文教学要重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敢于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说“不”,要旗帜鲜明地否定。不知不觉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成了阅读教学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摆脱这种“非此即彼”的单极思维,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做到既“注重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共性”与“个性”水乳交融呢?

一、观念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为了发展个性,是为了将知识教学与个性成长结合起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个性教育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要淡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和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要强化学习参与,为此,要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共性和个性,与学生心理上沟通,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设计课堂发言的内容时要具有由浅入深的梯度,创造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话可说,要让课堂活动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真正地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此外,要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

二、实践中,困惑与思考并存

《落花生》这篇课文最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那些表示要做像花生这样“藏而不露”的学生只占少数,和大部分要做苹果、石榴那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学生相比,显然处于下风。这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矛盾。这里的矛盾,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没有错;文本的价值取向——要做花生那样的人,也没有错。当两个正确的答案同时出现在我们课堂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于以其中的一个否定另一个,人为地制造出一些难以抉择的矛盾。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习惯性的单极思维在作祟——只习惯于在结果之间作单一的选择,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事物的发展过程。学生能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对文本作出发展的个性认识,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创新思维,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的超文本阅读。但是,阅读教学不能因为追求超文本阅读体验而忽视引导演对文本价值的理解和把握。那么,如何作进一步的探究与引导呢?

在学生经过争论之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20世纪初,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人才,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地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花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

当然,孩子们在学习文本的时候能够结合时代的特点有所感悟,是一种创新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往往因解读者的不同体验而异。教学追求的是发展,而不是否定。教《落花生》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导那些“愿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如今讲体面也好,讲实用也好,都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用的人。

阅读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或忽略了学生的超文本阅读,认为那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把学生超文本阅读的独特体验提升到一个“尊重”的地位,于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这种变化与矛盾,就能结合文本的环境来理解学生的独特体验。许多矛盾不但能够化解,而且能够融为一体。

三、反思中,理性与升华同行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是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但是,教学又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文本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感悟体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既有一致的时候,也有相反的时候。在处理独特体验理与文本价值取向的矛盾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在语文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判断学生理解到的一切,并由此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然后作积极、有效的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體验,又能进行行之有效的价值引导。

多元的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一人,学生对文本的一些独特体验,其实就是多元价值观念在学生身上的反映。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向背地时候,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和强行的灌输。既要树立多元意识,又要把握好真、善、美的基本原则。只要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是违背真、善、美的基本原则,都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度”。

阅读教学中切忌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独特和创新,而忽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本意,舍本逐末地追求将使阅读教学背离初衷。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水乳交融。

总之,教学共性是教学常规的立足点,出发点;教学个性是创新教学的生发点,添辉增色点。教学共性如树的枝干,教学个性如绿叶、红花。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如光秃秃的树干,缺少生气和活力;没有共性的语文教学,又如缺乏赖以生发、切入和支撑的树叶、花朵,杂乱无章。只有共性与个性紧密结合,和谐统一,才会宛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给人以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之感。

猜你喜欢

共性价值文本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共性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