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美感
2014-04-29高占柱
高占柱
[摘 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精邃的见解,深厚的感情,缺乏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技巧都无法打动人。著名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才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灵魂,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绚丽多彩,进而热爱语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言美 意义 表现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教师优美的语言、适时的鼓励、适度的表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讲究给学生以教学语言的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美的意义
第一,语言是语文教学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师生互动的桥梁就是语言,所以说语言是语文教学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语言的使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生动、幽默,教学语言不仅表现在语气上,也表现在体态上,以态势助说话。教学语言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是一种“无声语言”,而且也是对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化,目光要面向全体学生,捕捉他们瞬间的变化,并及时用眼神与学生交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投去欣赏的目光;学生有精彩的回答,老师要投去惊喜的目光。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善于运用眼睛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表示态度,进行教学。教师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着强有力的师爱信息,这样的体态语言同亲切自然的语气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第二,教师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将呆板的知识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活知识;富有感情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化为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高所教内容的生动形象性。教师应用一些风趣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深入浅出的教师语言,能使学生深刻体会文中的意境。
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要亲切自然
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学,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亲切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師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凡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必定是亲切自然的,教态总是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的,他们十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啊,有着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对语文课能没有兴趣吗?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有的语调平板,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语言严厉,使学生感到盛气凌人;有的居高临下,总以“传道者”、“知识权威”自居,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师生间正常的心灵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要言之有法
语文教学语言常教常新,语文老师应从文本出发,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达方法,让语文课灵动起来。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千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启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变指令为参谋、变对立为友善、变贬抑为褒扬、变直截了当为迂回,学生才会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盎然,思维敏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要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要求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准确”是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善于选择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语言,用分寸适度的语句,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汉语统一的基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规范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上课时,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决不能出现方言。
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德、识、才学的综合体现,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全程运作中的基本载体,无论是组织讲解、引导、点拔或评价,教师都要依靠教学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方能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教师语言不仅反映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