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记录的香港
2014-04-29张菲菲
张菲菲
不可否认,对西方而言,中国是一个魅力与危险并存的神秘国度。
即使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因为政治体制不同,西方在看中国时总会不自觉地与其母国文化进行比较,或从中国的现实中归纳某一时期中国的特色。
对香港“占中”的报道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占中”者在追求民主,但亦部分违反香港法律且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反思“占中”的声音在“占中”进行到后期之时尤其明显。
相比于媒体报道的多元化,英美等国对“占中”的态度就耐人寻味——尽管都“深切关注”香港,但政府却并未过多表态。
原因何在?布鲁金斯研究院东亚政策研究中心卜睿哲认为美国政府偶尔的选边站,在“挑战极限”,但考虑到经贸关系以及美国需要在众多国际问题上借助中国影响力,“对香港问题政府的态度不得不谨慎”。
并未一边倒
“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個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
这是博尔赫斯在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最著名的一句话,用来形容西方对中国的报道也颇为恰当。
在经历过东西方冷战对峙后,中国在外媒眼中不再是一味的一成不变的敌对者的形象。在此次“占中”事件中,西方媒体也并未一味抹黑中国,而是所有一切有关“占中”各方的声音皆可看到。
西方是关注中国的,有关民主的抗议更是如此。香港“占中”在各大西方媒体中都被大篇幅报道。
无论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抑或《经济学人》《大西洋月刊》《外交学者》,“占中”都多日占据其头条。其中亚洲版《国际纽约时报》更是连续21日均以A1头版报道。
在报道时,中国大陆政府、香港政府、“占中”者、反“占中”者、市民、学生等各方的行为都被记录。
自然,起初外媒对“占中”者的态度并非是批评,但随着“占中”的发展,有逐渐演变成街头政治之势,反思“占中”的声音开始加大。
正如《外交学者》所评论的:什么是民主?《牛津政治学词典简编》对“民主”的定义是:“希腊词语,‘人民的统治。由于人民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民主与‘多数人的统治意思相近。”
在香港“占中”时,那么香港的多数是谁?根据10月香港大学的一份民调显示,54%的受访者反对“占中”,只有27%的人支持“占中”。
在“占中”进入焦灼疲惫之时,外媒更加反思的是“占中”违反香港法律以及对普通市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认为其正偏离民主应有之义,而对于这一中国内部问题,只有化解搁置部分争议。
事实上,对于饱受批评的香港警察,《华尔街日报》则对比了2011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并对比说,美国至今已经有将近8000名抗议者被捕。
每一方皆可在外媒中发表声音,这一状况正如博尔赫斯所说,“世界是一个迷宫,一个错综复杂、生生不息的迷宫”,而这个世界,正如生态圈一样,彼此联系,相互融合、改造,在不断地互动中慢慢前进。
反思中的民主浪潮
外媒在香港“占中”中,并非一边倒的报道,实际上,自2011年的“茉莉花”革命时就开始显现。
3年过去了,对于中东地区所谓的颜色革命,独裁者被推翻了,西方媒体在欢呼庆祝“这是民主的胜利”后发现,赶走独裁者容易,但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则困难得多。无论是埃及还是利比亚,新政府举步维艰,经济疲软,结果整个国家没比革命前好多少。这就是阿拉伯革命和十年前的乌克兰橙色革命的故事。
正如《外交学者》在香港“占中”后所反思的:当然,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它绝对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循序渐进地让民主“本土化”,纯粹的民主就可能造成不可控制的社会混乱,带来政治灾难。在“阿拉伯之春”和“颜色革命”之后,一些阿拉伯国家和欧亚国家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所以在香港“占中”愈演愈烈之时,埃及驻香港总领事法赫米说:“香港恐将步埃及后尘,持续动荡,令外资撤走,游客剧减,投资者信心恐难短时间内恢复,经济和形象都将大受影响。”
事实上,外媒在对中国报道时,也逐渐改变之前因为政治体制不同而一边倒的报道,毕竟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体前十中唯一一个政治体制的异数,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结果,世界有目共睹。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说:一党专政固然有其缺陷。但是,当它是由一个相对开明的群体带领时——比方现在的中国——一党专政同样能具备强大的优势。
正如丘吉尔所说,民主是一种最不坏的制度。
除却民主上的考量,实际上,随着西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及在朝鲜、伊朗、阿富汗、反恐等国际议题上,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在11月北京召开的APEC领袖会议中,奥巴马将会与习近平主席举行双边会谈,所以美国对香港问题的谨慎态度也不难理解。
香港“占中”会走向何方?在香港“占中”逐渐走向街头对抗,且严重影响香港的社会运转之时,也许前香港电台Phone-in时事节目《千禧年代》主持人周融的话值得人们反思:“最终,民主给予人民投票权,让人民做主……民主不是走上街头,阻塞一切,然后喊着‘我有力量,我有民众,所以我赢了。抱歉,民主不是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