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州窑黑釉瓷剪纸贴花
2014-04-29龚煜陆美娜
龚煜 陆美娜
[摘 要]宋代是制瓷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当时所烧造的窑场分布于大江南北,吉州窑是著名的南方民间窑场的代表。本文对吉州窑的黑釉瓷剪纸贴花装饰技法发展、流行、应用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更好地反应吉州窑黑釉独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吉州窑;黑釉瓷;剪纸;贴花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82-02
1 吉州窑剪纸贴花发展过程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婚丧嫁娶和节日里的点缀都离不开剪纸,吉州窑作为综合性的民窑,这就为其剪纸贴花技艺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背景。我们在分析吉州窑剪纸贴花的特点时就不难看出民间艺术魅力在其中的反映,图案样式多数来源于民间的窗花,刺锈花。
我们可以把吉州窑剪纸贴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初创阶段是人们直接把民间剪纸贴于器皿上,制作工艺极其简单,把剪好的贴花直接贴于坯胎,再施一层黑釉,迅速揭掉贴花就可以得出釉色与胎色相衬的图案。这种技法效果明显,有时靠加描来充实图案。这个时期的贴花艺术多用于瓶、罐等器物;第二阶段的剪纸贴花在技法上充分利用了颜色釉的特点,制作过程是将坯体施一钟釉料,然后再将剪纸贴上施第二种釉料,揭掉剪纸图案烧成后由于两种釉的色调不同就呈现出以淡衬深的图案。这种技法的原始面貌不浓郁,因为置身于两种颜色釉之中,釉色的参差渗透主要取决其自然的变化,釉色作为辅助的美化手段使剪纸的色彩更加绚丽融和,那些流动下来的釉汁似凝脂或似润玉千姿百态,更好地衬托出了剪纸贴花清幽雅致,别有意趣。
2 剪纸贴花装饰在吉州窑盛行的原因
在当时的中国剪纸工艺十分发达,且南方北方都流行剪纸贴花工艺,他们烧造黑釉瓷器的窑场遍布广泛,其中不乏有河北的定窑及磁州窑、福建的建窑等较吉州窑更为著名的窑场,但这种装饰工艺却只在南宋吉州窑黑釉器皿上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1)南宋吉州地区发达的造纸业、纺织业、刻书业对当地的瓷器艺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此原因也是其他窑场所不能及的。瓷器上的剪纸贴花定不是一种简单单纯的工艺,它往往融合了其他工艺技法的特点。通过整理、融合,再由剪纸的手法传达出一种新的装饰手法。宋代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艺术即拥有这种特质,它的一步步的发展历程都与当地发达的造纸业、纺织业、刻书业密切相关,正是有了这些手工行业的技术支持,才成就了吉州窑瓷器剪纸贴花工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史籍中不乏有关江西纺织业的记载,从唐代开始,江西的纺织业就已经很发达了,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吉州便是其中重要产地之一。从《新唐书·地理志》与《元丰九域志》上我们看到:“吉州庐陵郡,土贡:丝葛、布”“土贡”中列出的:洪州葛30匹、虔州白苎20匹、抚州葛30匹、吉州葛10匹、经布10匹、袁州白苎10匹、绮州经10匹、南安军经10匹。对吉州唐代贡葛,吉州北宋贡葛、经布的额数都作了详尽的记载。笔者认为葛布、布的生产与发展,对推动当地印染工艺的兴盛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同样印染工艺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其他工艺品。宋代吉州窑瓷的剪纸贴花艺术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受当地发达的纺织印染业影响而来。譬如黑釉剪纸图案器物上盛行的以点布局的小花、团花、如意等纹样大多都借鉴于纺织品的图案纹样。
同时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宋代江西地区除有发达的纺织业外,另外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造纸业及刻书业在该地区的兴旺。《庐陵县志》:“宋代江西造纸业在前代生产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吉州、抚州、信州等地的产品更为出名。南康等的布水纸、吉州的竹纸……都是见诸文人笔端的名品纸”、“庐陵刻书的生产能力很强,有相当数量的刻板印书工匠从事此项劳动……”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虽早已出现其他片质材料的刻花镂空等装饰技法,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贴花艺术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后出现的。因此吉州窑所在地兴盛的造纸业为吉州窑剪纸贴花的工艺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这也是其他几大黑釉窑场所不具备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代吉州地区的剪纸业能够与其他手工行业相互交叉渗透,并在剪纸艺术初具规模时率先将此类工艺运用到瓷器艺术上。另外吉州地区发达的刻书行业也使得该区域拥有一大批擅长雕刻的工匠,即便这些人不直接参与瓷器的纸样剪刻,但也同样给吉州窑陶瓷工匠提供了巨大的援助,传世至今及现已出土的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不单以剪纸为元素,而且还附加以其他剔刻技法的事实很好地证实了这点。
(2)瓷器销售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使得吉州窑的工艺师必须要创新技法以适应市场需求,笔者认为其中就包括剪纸贴花在内技法。宋代是我国陶瓷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南北名窑百花齐放,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竞争肯定是十分激烈的。宋政府南迁后,南方的各大窑场借此发展速度更为迅猛,江西的吉州窑就是其中之一。但吉州窑瓷器的弱点是胎质不够细腻紧致,为了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该窑制瓷工匠除了虚心吸取其他窑场的各种装饰技法外,在黑釉瓷的生产上更是积极创新,一方面引进了建窑兔毫釉的烧造技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域的优势,烧制出毫不逊色于建窑兔毫釉的运用包括剪纸贴花在内的多种装饰手法的黑釉器。
3 剪纸贴花装饰在吉州窑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以盏、瓶上梅花图案的剪纸为例,它依据器皿形状的特点来设计,以散点为特点的梅花图案按盏壁的大小进行多层次组合排列,其构图紧凑饱满似一片梅花林。装饰在盏壁的梅枝,似乎深深扎根于盏上,枝与花纵横交错巧妙又不失严谨,宛若那花枝在半空中舞蹈,优美的舞姿和瓶体的造型完美结合,让人感觉置身于一片梅林之中。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创造都是人类通过千百次锤炼才得到的硕果,剪纸贴花艺术就是人们通过千百次的实践让民间剪纸艺术在陶瓷上得以应用和发展的一种新型装饰形式,它承载着吉州窑陶工艺人对陶瓷装饰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其次,以剪纸贴花画碗为例,他是剪纸贴花技术与制瓷设计结合的完美艺术作品。剪纸贴花碗最大的特色就是陶工艺人用自己的智慧把中国人民运用最广泛的民间艺术通过再创作变为一种新的陶瓷艺术,这样的嫁接也是值得我们传承与借鉴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第一次接触到剪纸贴花碗时就会被它炙热、纯朴的民风所折服。
最后,吉州窑瓷器上的剪纸贴花纹样较为丰富,但宋代吉州窑瓷器上剪纸贴花图案与佛教有关联的传世器物相当稀少,目前面世的仅有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件在胎体上书“天庆观”、“四圣台”黑釉铭文的器物。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件与宗教有关联的瓷器应该是根据当地宗教机构的需要定制出来的器物。虽然兴盛的佛教会对吉州窑瓷器纹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寻常百姓家用这类贴花图案的器皿不多,而应是根据定制要求制作出来的烧器,这类器皿应该是与吉州窑相邻的寺庙里的祭祀用器,但是在数量上是十分稀少的。
4 吉州窑剪纸贴花特点
剪纸贴花图案题材和内容的选取,大多来源于人们的感情思想。因为吉州窑属于民窑,所以在它的贴花装饰题材和内容上有这个鲜明的特点,其所生产的器物大部分用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官窑烧制出来的产品则不同,它生产的目的纯粹是为迎合达官贵人等上层人士的审美趣味,淹没在封建性的离意图案里。吉州窑装的饰题材健康淳朴,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开创出自己的风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上精益求精的手法把对生活的观察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致使作品拥有活灵活现、淳朴气质和民间风味。题材一般是从大自然里演变过来的,与民间风俗相关联的,如鸳鸯、鲤鱼、蝴蝶、梅花、牡丹、君子兰等,都寄予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传统文化里的吉祥物,吉祥语和宗教图腾,如龙凤呈祥,莺风,八挂纹,吉祥语等;传统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如鸟纹,回纹棱格纹,鱼纹,编织纹,回纹,卷草纹等。人们将这些传统纹样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但是单独以它为题材装饰一器物的情况不多见,多数情况下是配合主题纹样。
由此可见吉州窑剪纸贴花的装饰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几点:①手法自然随性,画面淳朴且亲切,整体感强,无造作之感。制作人和使用人都是普通人民,因此设计出来的器皿最能反映民众的趣意。②图形表现上生动无拘束,流露出真实的情感,题材是周边熟悉的事物,加上最真挚的情感来创造,不难产生真挚动人的精品。③风格各式各样,图案栩栩如生,稚态可掬。这也因为民间的艺术创作没有严格的身份区别,一个人是设计者同时也是制作者,所以制作出来的作品无论是在装饰上还是造型上都极具生活气息,可以随意调整结构灵活多样,也可以摒弃烦琐复杂的装饰纹样,追求一种实用、简洁、好看的装饰风格。我们被吉州窑的剪纸贴花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它让我们的审美观回到 “原始”状态,让我们重新领悟 “功益”与“美感”是可以共生,转化,渗透的。
5 结 论
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陶瓷史上的一颗明珠,它不但集成了那个时代艺术的温婉含蓄的特点,把工艺美术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完美融合,而且它那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代人的审美观和创作意识。同时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 白松.吉州窑瓷器分类及艺术特征论[J].内蒙古艺术,2012(2).
[ 2 ] 张会安.吉州窑天目釉茶盏的装饰艺术及文化意蕴探析[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2T80q4OXOIvUEmVn97XL-By9_GClgHMDmY5fuu-XSmQDqH56_AUa19pjbdA_SlwhhhGbmeFkNvWUNPARUAfGkWBJMXoRrk6Orf1Le0X9te.
[ 3 ] 李兵,刘永红.试论宋代吉州窑黑釉茶盏的装饰艺术[J].中国陶瓷,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