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音乐想象 丰富学生情感
2014-04-29李彩珍
李彩珍
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引导他们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激发音乐想象、丰富学生情感”这方面采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的做法: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一)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例如在教授蒙族歌曲《银杯》时,我先播放蒙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富有诗意的音乐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图,以激发学生的学唱积极性,使其迅速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其次向学生讲解有关蒙族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了解蒙古族独特的音乐艺术特点,能够对蒙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在学唱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幻灯展示美丽的大草原,并用教师富有诗意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得在学唱本首歌曲的同时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领悟音乐的真谛,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此外,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青春舞曲》这首歌曲节奏明快,通俗易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作曲家王洛宾的简介作为教学重点。通过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通过讲述王洛宾先生为西部民歌的挖掘及保护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后搜集王洛宾创作整理的西部民歌,举办“王洛宾歌曲音乐会”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激发音乐兴趣,让课堂精彩生成
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例如,在教授《当兵的人》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精心准备,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输入了大量的战士在军营生活、日常训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刚播放歌曲,学生立刻兴致勃勃,禁不住随录音一同演唱,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轻松顺利。但是最后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时,学生尽管努力在唱,但歌声效果却并不“感人”: 教师无论怎样进行示范、启发,学生始终表现不出歌曲的豪迈有力、斗志昂扬的特点。后来我请刚退伍复员到我校的一名保安到音乐课堂给同学们讲述了他在军营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情况,并现场给同学们表演了军体拳。那面对面的交流、干净利落的军体拳表演一下子激发出了学生的演唱激情,在短时间领会了歌曲的思想情感,很好的表现出了歌曲所蘊含的情感内涵。又如在欣赏京剧选段《智斗》时,我现场先演唱了《红灯记》中的选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然后再播放《智斗》的演唱视频。由于教师的现场演唱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和强烈的学唱京剧的欲望,整个欣赏课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结束,圆满的完成了本节欣赏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音乐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