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矩+坚持+激励=好习惯

2014-04-29陈文华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出题规矩事情

陈文华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心得,浅谈我对习惯养成的认识。

一、习惯养成要先有规矩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养成都像是与生俱来的,所言所行都如同自然一般。这就是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楚图南认为,人不能做自己能力所不能为的事情,儿童由于能力弱,更应该如此。他说,如果让儿童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他们往往感受到的是失败,一次两次无所谓,但多次或更多次的这样做而不加限制,儿童就可能锐气退减,以为自己不能胜任任何事,就可能放弃尝试,成为一个木呆的人。所以,我们不必拿儿童所不能做的事强迫儿童去做,儿童做事成功,然后可以做更难的事,因为有了先前成功的体验,更难的事情就不怕了。所以,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在教育孩子养成习惯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我是从三年级接手我的班级,这个班级也是几易班主任和学生,学生老师之间彼此并不是很了解。在我看来,学生好多事情做起来都是粗枝大叶。比如,没有成型的班委会,作业的要求不是很规范,课堂纪律比较松散等等。面对如此情况,我首先想到的是难道三年级了孩子还不能独立完成些事情吗?不,他们能做很多事情了,可能是我给他們的要求不明确。于是我开始尝试我的想法,把我的想法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我就拿本子的要求说一说吧。

直接说拼音田字格这个作业本。第一次交上作业,我批了一半学生不合格,不说书写不合格,就说格式,真是千奇百怪,无话可说,全部重做。细细想一想,还得说,也许是孩子不清楚具体要求,还真让我猜对了。课堂上我用了十五分钟时间具体说怎样安排格式……有的甚至重复几遍。再交作业,还有十五人不规范,再交,还有十人,几次之后,全合格了,再也不会出现格式不正确的错误了。我感觉,这就是让这种“格式”思维成了一种天性,也许,换了老师他还会自然的这样做下去。

今天也发生了一件事。我班李文博的听写本又没有完成好,我找到他,他很是茫然——“我又怎么了呢,作业也都做了”。我读出了他的表情。我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留下了你的听写本了吗?他摇头。你知道听写本怎样修改吗?原来他还没有把修改的要求弄明白。

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我的心得是,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对孩子的习惯要求尽量明确一些,让孩子有规矩可依,这样,孩子的习惯养成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二、习惯养成需要持之以恒

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体都不会成功。不断地做,习惯养成了,然后可以持续不断,表现出成绩来。”有教育研究专家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21天不断的训练或重复做72次。原来“重复出真知”的原理也适用于孩子习惯的养成。然而,习惯的养成不能忽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你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想的机会。我们人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动,十之八九都是习惯。早上起来,穿衣是习惯,吃饭是习惯,走路是习惯,写字是习惯,运动是习惯,睡是习惯,一切的一切,都受习惯的支配,思想的时间却是很少。凡百事情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就说说我的大作业情况。我是属于放不开手那种,啥事力求完美,作业也是,我出题,题型全,知识面广,学生做得多,结果学生喊累,我生气。反思之后,我把作业放开了。完全学生出题,横格纸一页,四个题,重基础,自做答案——互做互评——组长收齐,完事大吉。孩子乐意出题乐意评题,一次做了两套题,收获颇多,我又省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把这项作业当成了日常工作,有的学生刚开始学习新课就开始想法出题了,都会出题了应该能做题吧。到现在,我班里最后进的学生也能出一套让人说得过去的题,这都应该归功于坚持成习惯吧。

三、习惯养成需要激励评价

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

一个赞许的颔首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我在学生时代就领会到了这句话内涵。是的,我们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认可,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无尽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要吝惜我们分数、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微笑……那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还从我班说起,我班的课堂发言是一个值得说的亮点,孩子发言积极踊跃,会说会评,松弛有度。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激发了学习动机,从而更加自主地学习,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四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的表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长时间的训练中练成的。训练中就离不开激励性的评价。班中的许沛尧以前很少发言,就是因为一次他偶然间的一次发言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节节课举手,节节课争着抢着去发言。

激励性评价,尤其是对小学生,它不是万能的,但是缺少它却是万万不能的。

有了规矩没有落实的恒心,规矩是一纸空文;想坚持却没有一份动力,那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也会落空。这只是我在习惯养成方面的肤浅认识,更多的方法需要我们共同在工作中摸索实践。

猜你喜欢

出题规矩事情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按规矩办”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棉和绵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把事情写具体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