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

2014-04-29汪正华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儿童情感家长

汪正华

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使教育的担子越来越重。如何教育引导留守儿童,让其走上生活学习的正轨,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老师只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和一份高度的责任感,既能改变儿童的学习,还能还留守儿童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关爱:要心中有数

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管教。但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也不仅相同。我认为首先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背景,掌握留守类型,根据不同特点施予不同的关怀。每年开学初,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为了取得家长与儿童的信任,老师还有必要与家长、监护人、留守儿童各签一份关爱承诺书。这些方式能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与信任感,更妙之处是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教师再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入手培育。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开学初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我在全面把握每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性格发展较偏、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因人施教,不到两个月,各自都有很大的转变。

二、关爱:要用心感化

老师要具备敏锐的眼光与急迫之行动去发现,解决。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留守儿童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过程,孩子的行为往往善于表露,尤其是在思想方面极富于变化。老师一定要将目光投入到他们身上,不论是上课还是课间,或者是上放学,只要善于倾注,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我班有个学生叫胡威,一只眼睛失明,三岁时父母离异后父亲外出打工,他跟年迈体衰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不久他的爷爷也过世了。自身的残疾和家庭的变故给年幼的他带来痛苦,开学初我就发现上课时总是低着头,问他问题什么都从不发一言。下课后也是一个人独自坐在座位上,不与同学们一起玩。我对他特别的上心。在上课时有意识的向他提问,引导他发言,课后跟他谈谈心,并到他家家访,发动全班同学主动与他一起玩耍。经过细心的谈话与鼓励,渐渐地,他开始变得上课能主动发言,课后也能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有好几次乘我不注意时还跑到后面来吓唬我。奶奶反应说他懂得如何照顾奶奶,懂事了。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这个阳光自信的男孩身上,我看到作为老师,只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儿童的心里,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就能影响和改变孩子的思想行为。

三、关爱:要广开渠道

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非常广泛,单个老师的经历是有限的,必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多渠道帮助才能获得成功。我在平时借助班队课、心理教育课等这些渠道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痼疾,强化情感体验,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校教师采用 “一帮一”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但我还将留守儿童分给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一帮一带,允许跟他们一起去同学家生活,这个前提是教师首先要联系这些家长给予特殊关怀,特殊照顾。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通过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孩子总是渴望与父母交谈的,现在通讯方便了,我经常特别提醒家长与孩子多通话,给予留守儿童们充足的时间与远离的父母交谈、汇报、述说等,我也让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主动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很多孩子都非常感动,他们不但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还对这种特殊的关爱存有回报之心,因而在各方面都更加努力。

四、关爱:要别具一格

留守儿童大多个性单一,思想偏激,学习懒惰。但由于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也勇于表达想法,思维相对活跃。因而,创设群体活动、集体生活对孩子们的发展很有必要。老师在课内、课外要尽量多地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发辉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孩子们便自觉地远离不良诱惑。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快乐交流,毫无顾忌、自由自在地合作。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如今,我班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个孩子生日时都会收到我买的小蛋糕,也会得到全班同学的祝福,收获了更多的喜悦。

老师充当家长,亲切谈论家事 ,让留守儿童体谅家人。在各类活动中或单独谈话中,老师不能强压责任,一定要以理服人。抓住时机多用事例引导留守儿童体谅亲人,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与艰辛,看到家里长辈辛勤劳动的身影。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观察,也会懂得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只要老师们坚持不懈地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用责任去创建,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猜你喜欢

儿童情感家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