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014-04-29刘志明
刘志明
[摘 要]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且需要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模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且需要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认为要适应新课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适应角色转变
要真正用好新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根本在于轉变教育观念。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所以,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认清自己的教学身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充当引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科学探究知识的全过程。要使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见效于课堂,需要从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全方位启动,教师在备课、上课、命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解题技法、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要全面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做到“授之以渔”。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强调合作探究,这就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有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授《杠杆》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开始,教师表演生活中在木板上钉钉子,但钉的不合适,问同学该怎么办?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起下来,用手行吗?从而引出应该用羊角锤把铁钉起出来,接着出示软柄的羊角锤行吗?应该用什么样的呢?这样创设出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引起学生共鸣,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用学生身边的小物体,完成一些新奇的小实验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电荷》一节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气球在衣服上或头发上磨擦几下,就把它粘在了黑板上。此时学生会感到十分好奇,像变魔术似的,急着想知道里面怎么回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探索、学习,加之老师稍加分析就会收到明显效果。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加强教学反思,充实教学经验
由于新课程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我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上认真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都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虽然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课上常有讲不完课的现象、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另外,我感觉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发散思维,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尽快的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也是摆在我面前的重要课题。
五、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特剐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然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应及将会遇到的困难。课堂上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的物理问题,布置分层次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面对新问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去独立尝试解决新问题。这样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对学生予以激励评价。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得成功。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尽可能找出学生解题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是彻底错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失败后的心理感受,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再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及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为变革是漫长的旅程,它注定是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荆棘的道路,其中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很难预测。因为“在路上”,所以,遇到困难和矛盾都是在所难免的,然而追求与探索不会终止。在实践中反思,能让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能让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