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刍议
2014-04-29郭子洋
郭子洋
[摘要]: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讲解文本的过程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阅读教学同朗读相分离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文本和采用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可触摸的形象世界等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本的环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获益匪浅。比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增加汉字认知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常说读与写是分不开的,阅读的提升也会使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也能够不断地开阔视野,获得美的教育和享受,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然需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哪一种方式需要以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做到具有针对性。为了使方法、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就需要根据本班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加以解决。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笔者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搜集、记录和分析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如以下问题:
1.教师讲解文本的过程带有较强的目的性
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以教学大纲来参照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来完成整个的教学任务。在教师一味的讲解中,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的功能,并且感受到的是一个平面的、不可触摸的文字、意境世界。强调目的性、以自己的想法来限制学生对美的追求,最终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对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阻碍。
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方法,而这些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是采取先范读,再讲解生字、生词,然后再讲课文、让学生分段朗读等。这一过程,使学生在整个的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不能够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兴趣。
3.将阅读教学同朗读相分离
阅读从细致的角度加以划分,可以分为不出声的阅读和有声阅读两种,我们一般将有声阅读成为朗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朗读是一种充分调动大脑、视觉、听觉等各个器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情感的加入使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眼为主,忽视了其他器官的共同参与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从上面分析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从教师层面加以分析的,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一个以情感、想象、情感和回忆编织而成的一个审美经验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说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加以理解、表达和体验。法国哲学家利科曾经从解释学的角度对什么是文学语言做了阐释:“科学的作品要求其语言的明晰性、准确性和非歧义性。而语言反其道而行之,它力求保持自身的含义和多义,以此来保持艺术语言的新鲜活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文学作品为主,都是教材编写者和专家经过精心挑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情感和人生的哲理,而语文教育就是要通过人文知识的启蒙来对学生进行人们知识的培育。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引导、体验为方式来对学生加以人文知识培养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实现手段,而朗读则是学生理解课文、获得和增加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以朴素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同时也是对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的、不屈不饶品质的展现。在学习课文中,由于小学生人生阅历以及对生活感受力的缺乏,很难从课文中作者的语言来感受到那种怀念与坚贞不屈,因此在理解课文上就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就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体验文中的思想、人物和情感,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地去朗读,或者让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如果学生没有在朗读中表现出应有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起到示范的作用。以朗读来替代教师繁琐的分析,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以声音来复活文本,从而复活文本的心声,有利于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2.采用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可触摸的形象世界
教师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枯燥、无味、平面的文本世界,事实上,在文本中存在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境的、让人可感受、可触摸的形象世界。例如,教师在讲写景的文章时可以通过PPT的方式来展示。在讲《秋天的图画》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上倾向于平面式的、简单式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加直接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不同秋天的图片,如红红的、低下头的高粱、挂满枝桠的金黄色的鸭梨、大片大片的稻田,等等。以图片的方式把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呈现出来,能够使学生对文章有更直接、更形象的认识。
四、小结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立义.小学阅读教学三大问题的追问与回应[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07).
[2]张传宗.中学阅读教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陆伟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标准”与“多元”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2,(09).
[4]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