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2014-04-29盛博
盛博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并逐步转变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阅读教学
一、小学英语课程的特征
1.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
课程理念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具有人文性;同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特征和规律。为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3.调整课程容量,体现语言学习规律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修订后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现出更加清晰的3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实施建议对小学英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出“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标准》还提供了大量操作性很强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等等。这些实例有助于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二、词汇教学
1.用实物、图片呈现
小学生的思维直观活跃,因此在呈现单词时要直观,最好是学生能看到,摸到,感觉到的事物。对一些在课堂上不能用实物呈现的词汇,采用学生图片、简笔画等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活动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活动越具有趣味性越能促进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
2.在语境中操练词汇
词汇只有运用到语境中,才会有生命力。如果教师能够创设自然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义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语境教授词汇的材料,并尽可能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在语境中操练词汇。
3.加强语音教学,促进认读
拼读是组合和理解语音及相应语义的必要手段,是听、说﹑读、写不可缺少的能力,语音教学与拼读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和拼读能力进行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十分重要。在教学新词时可用音形结合的方式列出已学过的相似词,逐渐加强对所学新词的音形印象。
4.结合新旧知识,反复认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连贯,注意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学习新内容时适时复习旧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上导出新单词或新短语;也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呈现已学过的各种句型,让学生运用旧句型和新旧词汇进行描述或表达,达到反复操练新词的目的。如此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让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复现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又使他们的语言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多,从而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5.布置有意义的作业,巩固认读
教师有必要布置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认读作业,如让学生制作包含图画和单词的卡片,利用假期学会几首英语歌曲,与同学合作表演一两个英语课本剧或童话剧等。教师要在课内或课外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已认读的知识,维持记忆,又能了解词汇的不同搭配和用法。
三、阅读教学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读、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通过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
总之,《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的真正意义。开展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评价探索,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