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2014-04-29龚超刘林娇
龚超 刘林娇
[摘要]: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越发受到大家关注,但是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却容易被忽视。从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 心理健康 问题建议
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工作任务增加,青年教师压力越来越大,身心健康状况越发成为一个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青年教师大多相对比较晚进单位,没有取得大的业绩,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学校同事多,大家平时来往比较少;职业学校专职教师上完课都直接回家,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也相对较少。所以,总体来说,职校青年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显得比较自闭、冷漠、自卑。
2.个性问题
个性问题主要指人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不良的一些行为模式。有个性问题的人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有问题,通常都把矛头推向身边人和事。个性问题主要表现:敏感多疑、过分自负、忌妒心强、追求完美、过分严肃、易激惹、耐忍性差、太依赖等问题。
3.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
受到国家扩招政策影响,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增多,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增多;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量大,个性鲜明,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导致现在青年教师压力增加不少。正是因为任务越来越重,学生越来越难教,压力越来越多,青年教师经常会出现消极情绪和行为。
二、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工作量重
职业学校的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青年教师除了每周要上几十节课外,还要做课题,做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各种教学技能比赛,又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为了把工作做好,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经常有身心疲惫之感。
2.收入水平低
近年来,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政策进行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是工资水平无法赶上当前的物价上涨水平。在同单位,青年教师由于职称、工龄、奖金等因素,青年教师和老教师收入之间也有很大一个差距。大多青年教师都面临着购房、结婚、供养小孩、赡养老人等问题,收入相对有更大压力。
3.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不合理
为了提高学校竞争性,职业学校从严要求教师,把教学、课题、论文、业绩都和评职称、评优评先、提拔晋升、收入相衔接。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学考评尽量做好,但课题申报很难,论文质量不高,业绩申报机会更少,所以,经常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评优秀、提拔晋升,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4.对压力的认知态度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大小不同的压力。既然压力无法回避,那么如何对待压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把压力看做是成长道路必经的一道坎,是一种磨炼,那么他可能更加有信心面对压力,以积极心态去解决问题;相反,如果把压力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障碍,则可能使得压力变成阻力,无法前行,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三、缓解心理问题对策
(一)社会角度
1.面对青年教师存在的工作压力,可以加大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如建立社会热线,建立互联网教师互助中心,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
2.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政策。《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教育投入占GDP4%等政策法规应该落地执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教师住房、医疗保险等问题。
(二)学校角度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心理卫生知识欠缺,青年教师易导致很多心理问题,有必要针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可以选取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家庭婚姻经营等,教育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讨论、讲座、宣传资料、心理健康节等;为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健全教师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多种内容与灵活的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有效应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创设良好的组织生态环境
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之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同时关心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如住房、交通工具、家庭条件等问题。
3.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提倡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工作量、考核指标、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综合考虑。在青年教师中多开展一些集体文娱活动,以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
(三)个人角度
1.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
研究表明,一个意志坚定、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人心理更健康,相反,一个意志薄弱、消极悲观的人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工作效率也更低。
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能使教师生活更有趣,工作效率提高,保持愉快心情,消除教师的疲劳,有助于与学生交流,做好学生工作。青年教师多培养兴趣,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音乐、看电影,玩电子游戏等。
2.多交朋友,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压力面前,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支持和帮助。在很多时候,精神支持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过物质支持,尤其是在压力中后期,精神支持的作用尤为突出。
青年教师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际圈,多结识些朋友,除了单位同事外,还有各行业朋友。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更不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调节情绪
要保持健康的心态,首先要客观全面了解自己,正确估量自己,对事情的期望值就不会太偏,就能坦然接受事情的结果。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有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达到自己效果,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对事件不同评价和态度,会影响情绪,一旦形成思维习惯,会影响心理健康。对待事件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本身上来,这种态度有利于问题解决,培养自信心。
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还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保持用脑卫生,有利于工作学习效率提高,保持良好情绪;第二,科学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汲取多种营养,有利于保持健康身体,为工作学习打下物质基础,生理与心理相连,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第三,多进行体育锻炼。合理的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消除体内精神垃圾,缓解身心疲惫之感。
参考文献:
[1]黄辛隐,张秀敏.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设计研究[J].心理科学,2004,(02):307-310.
[2]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01):117.
[3]李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5.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11YB340);赣州市社科联课题成果(课题编号: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