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一点认识
2014-04-29李龙宝
李龙宝
摘 要:“少教多學”里的“多”和“少”不只是一个量的反应,更应该有质的内涵,“少教不是不教,而是精教优教,“少教多学”的“多学”也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学,更应是爱学,好学,会学。“少教多学”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关键词:“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 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155-01
去年学校承接了“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在我校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初见成效。一年来课题组老师尽可能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身也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下面结合我校课题开展情况谈一下我对“少教多学”的一点认识。
1 正确理解“少教多学”里的“多”和“少”
“少教多学”里的“多”和“少”不只是一个量的反应,更应该有质的内涵,“少教不是不教,而是精教优教,是一种巧妙地点拨,任何时候教的作用都不能缺失,“教”是引导,是手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是目的,万不可以“多学”为借口来取代“少教”或“教”。因此,这里的“少”应理解成“精”,要切中要害,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是没有。同样道理,“少教多学”的“多”也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学,更应是爱学,好学,会学。学得多不只是内容数量上的有多大,更应看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程度的有多深。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爱学,不会学,哪来的高效。事实上教学中最难把控的是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对“教”和“学”的平衡点的拿捏。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才是真正的“少教多学”。
2 “少教多学”是生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就是生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新课程中,“儿童站在了最中央”,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本。教师要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学生走向最远的终点,我们要教在学生学得起点上。提到学的起点,我们自然会想到最近发展区,想到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其实,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这里“跳一跳”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引导”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教。桃子就在筐子里,不用教学生就已经会了,教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学生不教就会的坚决不教;同样,桃子高高挂在天上,怎样引导学生也摘不到桃子,教也是去了应有的价值,怎样教也不会的也坚决不教。学生学不会,但在教师引导下能学会的这部分区间,就是教师大有可为之处。在这一区间里,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课题开展中我们将学习任务前置,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预学中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教师通过检查预学,了解学情,当堂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了合力。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积极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把传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相时而动,有效点拨,进行总结引导归纳,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自主学习能力稳步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期末的测验中,学生成绩有了普遍较大提高。“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有了有力的验证。在这一环节中,“少教多学”体现在关注学情上,了解学情至关重要,教师要从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课前或课上教师一定要走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3 “少教多学”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标指出: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同样,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生成,张扬,发展,升华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是一种唤醒,唤起学生内在的觉悟和觉醒,没有学生内在的觉悟和觉醒,一切外在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学生内在的觉悟和觉醒,内因不去积极接纳外因,一切外在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其实,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不断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根本的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当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相对独立学习的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是一条必须遵循的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方法可以选用,而规律必须遵循,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教在学的起点上。因此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的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探索、体悟去理解新知,这样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教师则把着眼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把方法的传授有机的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自觉养成方法的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少教多学”不应是一种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我们需要本本,但是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我们需要“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需要抓住并践行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精髓,但是反对把“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当做教条的模式化。任何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都必须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与个人的教学特色相结合,灵活恰当的在实践中落实,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实践中修正和微调,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教——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2] 刘月英.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定教”[J].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