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2014-04-29汤莉
摘要 本文以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及插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鉴赏,进而对其节奏形态、演唱形式、新因素、新材料丰富、声画合一、深化作品主题等艺术魅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红楼梦》 电视连续剧 主题曲 插曲
引言
《红楼梦》主要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其倾向于乾隆盛世时期的社会繁荣与社会隐患的表现,这个时代的发展情况与作者曹雪芹的成长经历也是极为相似的,作品当中的《葬花吟》、《枉凝眉》、《叹香菱》、《紫荆洲歌》等诗词被后人编曲,贯穿于整个电视剧当中,成为了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与该部巨作一起成为了永久的经典。
一 《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及插曲的创作背景
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及插曲的词都是来自于曹雪芹《红楼梦》的原著当中,没有丝毫的改动,而其曲则是后来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编写。王立平为给《红楼梦》全剧谱写音乐,耗费其四年多的时间,可以说,王立平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当中青灯黄卷只为诉说《红楼梦》当中的故事,只为寻找那属于《红楼梦》的音符。
王立平对自己关于《红楼梦》创作的评价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他不仅对《红楼梦》这部作品当中所渗透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被这部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思想而深深感动,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30多岁的王立平开始为《红楼梦》谱写乐曲。“满腔惆怅、无限感慨”是王立平为全剧定下的音乐基调,也正是如此的基调,将红楼梦中人的故事与倾诉,将红楼梦年代的社会与凄惨表达得酣畅淋漓、让人生畏。
二 传统的节奏形态与《红楼梦》的经典气质相得益彰
《红楼梦曲》也被称作《引子》,该部分的曲式结构为并列的单二部曲式,具体来讲,引子分为两个小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有以两小节为主的并列四句。第一个乐段当中,其四个乐句为起承转合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前两小句都是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形态,这让开头部分的节奏既平稳又深刻,让人有较长的适应与感悟时间。第二乐句相较于第一乐句而言,是其下五度模进,而后两小句則转为同宫系统的徵调进行陈述。第二个乐段则沿用第一个乐段的节奏并转会到羽调,最终结束。该部分的节奏可以说是典型的起承转合,是中国传统调式当中的经典部分。该调式不仅应用广泛,而且适用性较强,可应用于不同情感表达与不同情节讲述的乐曲当中。
在整部《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当中,《引子》与《枉凝眉》的曲调是相同的,一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不仅道出了整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而且将电视连续剧的整个基调做了奠定。从这一起承转合的经典节奏当中不难体会,作者是在对剧中的爱情发出内心的感叹,同时,节奏当中又在隐约地告诉听者,这是一段曲折的情感经历,这是一段悲凉的情感经历,这是一段不可预知的命运。《引子》在其节奏当中,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铺垫,让人置身于一种接近剧情情感的心理状态之中,而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无限的感叹,让人的心理状态与剧情一起发展,一起探索,一起经历人世间的冷暖喜悲。
三 多变的演唱形式与《红楼梦》的情节发展相互照应
《葬花吟》这首曲子耗费了王立平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面,王立平终于完成了《葬花吟》的创作,对于王立平而言,这首曲子的创作可以说是其诸多创作当中最为艰难的一首,但这也是其诸多创作当中演唱形式最为丰富的一首。在《葬花吟》这首古体诗中,“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为其中心句,不仅将林黛玉的处境进行了深入的反映,而且将整个情绪调动到了极致。《葬花吟》的作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句话,全曲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不仅有独唱,而且有合唱,演唱形式虽然多样,但在整体感受上却是娴熟与流畅的。《葬花吟》这首曲子的引子用的正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一句的曲调,引子的曲调在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之下,将听者带入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整体意境当中,让听者在温婉又不乏哀怨的歌唱当中一起走进了林黛玉的人生与遭遇。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将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前四句当中,其伴奏是以二胡演奏为主,而且还是齐奏,再加上乐队的整体演奏,整个曲子所营造的气氛便显得更加悲惨、凄凉。
接下来的六句话是以合唱为主的,主要描写的是黛玉葬花的情景,混声合唱——男生合唱——混声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一共六句话,却进行了五次交替,如此多变的演唱,让葬花这一情景进行的隆重而凄惨。葬花情景描述过后,几声闷鼓敲响,“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一悲愤的叩问带来了全曲的高潮,在王立平看来,那几声鼓声,不是敲在鼓面上,而是敲在听者的心上,让听者通过这几声鼓声去排解黛玉内心的苦闷。此外,《葬花吟》整首曲子对符点节奏进行了大量与大胆的运用,这些符点节奏的运用如同林黛玉的哭泣一般,让整首曲子哽咽起来,如泣如诉。再加上琵琶和二胡这两种乐器的配乐,琵琶营造了悲凉的气氛,而二胡将哀怨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听者在听这首曲子的同时,如同林黛玉就在眼前一边哭泣,一边葬花。
四 新因素的添加让《红楼梦》更加连贯
《红楼梦》整部作品情节曲折但又十分连贯,在其电视连续剧的编排过程中,插曲起到了很好的连贯作用。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当中,作者不仅运用了并列单二部曲式,而且还运用了并列单三部曲式,《聪明累》这首曲子就是运用了这种曲式。具体来讲,这首曲子当中的A乐段较为常规,B乐段当中出现诸多的新材料,仍具有传统的并列单三部曲式的中部不稳定性。C乐段则同样以新材料为主,但在节奏方面与力度表达上是对已有乐段的再现。
《聪明累》整首诗,表达的是王熙凤因为聪明而受到连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首曲子的曲调节奏较快,与《红楼梦》当中的其他插曲较为不同,尤其是第一次听上去会有欢快的印象,但继续听下去,则会有更多的讽刺与可怜。王熙凤一生不仅能干而且聪明,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去算计,但最终的结局仍然与其他诸多姐妹一样陷入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惨遭遇当中。王熙凤十分聪明,将荣国府当中的诸多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同时,其手段也十分狠辣,尤其是在对人与对财的时候,可以说是唯利是图,这与贾府的衰败也是离不开的。该乐曲根据王熙凤的这些特点,在开端部分将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进行了综合的应用,不仅让人感觉压迫,而且让人感觉到十分急促紧张。接着用讽刺的语调来讲述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一生。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中心句演绎完后,旋律转为较为活泼的旋律,大量运用了上滑音和下滑音,让讥讽的意味与警示的刺激都得到了恰当的表达。最后,到“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时候,整部曲子悲惨到了极点。
五 声画合一使《红楼梦》的气氛更加融洽
影视艺术本身就是声画相结合的艺术,其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相结合而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当中,其主题曲与插曲不仅将画面与背景音乐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而且将画面所无法展现的内容与情感进行了补充,让整部电视连续剧的情节更加完整连贯,情感更加淋漓尽致。
《分骨肉》这首歌曲,在《红楼梦》的诸多插曲当中,可以说是感情上最为强烈且最为悲惨的一首。就其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当中的表现而言,最为主要的是探春出嫁远去的时候,以沉闷悲壮为主要基调的旋律响起,“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一句在较低的音调当中将探春的悲惨遭遇点破,“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一句音调开始转告,将探春与贾府上下的无奈与悲愤进行了大胆的表达,“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又转为较为舒缓的旋律,似乎是命运已经如此,无可奈何,将探春的悲惨遭遇与整个贾家的兴衰命运以无奈的态度进行了表达。王立平在对这首曲子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仅是将贾探春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完整的讲述,而且将整个家族的兴衰进行了无奈的隐喻。这首曲子的旋律整体上都是凄凉悲惨的意境,从而与贾探春穿着嫁衣在河边与贾母等人的分离场景渲染得让人痛哭流涕,整个画面原本就是分离的场面,但在这首《分骨肉》的渲染之下,顯得更加悲怆、更加无奈。
六 细腻的音乐表达使《红楼梦》的主题更加深化鲜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电视剧当中的插曲同样不例外,《红楼梦》当中的主题曲与插曲不仅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而且还将听觉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展现内心情感与深化作品主题等特别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其特殊的效果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其插曲当中的作词就是原著《红楼梦》当中的诗词,本身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另一个则是其插曲的作曲不论是在旋律上还是在节奏上,都对人物情感与作品主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了深度创作与直接表达。
例如,《聪明累》的并列单三部曲式;《引子》的并列单二部曲式;《葬花吟》当中的合唱、独唱、合奏、齐奏等多种演绎方式的多种运用。这些都将电视剧当中的不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进行了特定的表达,可以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人物命运与家族命运贯穿于整个插曲的创作当中,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是与其具体内容与具体画面相对应的。也正是如此精心的安排,让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成为了经典,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主题曲与插曲也广为传唱,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推崇与肯定。
结语
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及插曲不仅具有传统且经典的节奏形态,而且还具有多变而美丽的演唱形式,再加上其丰富的新材料等诸多艺术特点,不仅为电视剧当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展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对作品主题的深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其传统的节奏形态与《红楼梦》的经典气质、多变的演唱形式与《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新因素的添加与《红楼梦》的连贯性叙述、声画合一与《红楼梦》的融洽气氛、细腻的音乐表达与《红楼梦》的鲜明主题,等等,都为整部《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发展做足了铺垫与衬托,使整部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层次,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吴向银:《王立平与〈红楼梦〉声乐作品研究》,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 李莲莲:《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陈力、吴碧霞演唱版本比较研究》,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 于林青:《满腔愁怅,无限感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与主题歌赏析》,《艺术探索》,1993年第1期。
[4] 汪洁清:《也谈“意淫”及其他——对祝秉权〈谩言红袖啼痕重·红楼梦分回品赏〉的评语》,《红楼》,2006年第2期。
[5] 杜志军:《再论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以叙事结构为考察中心》,《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汤莉,平顶山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