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时光里的爱
2014-04-29陈娟赵瑜
陈娟 赵瑜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以及他的这首诗《当你老了》的创作背景,在介绍了意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这首诗的意境营造,通过时空的交错、意象的组合和象征的运用来营造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炽热的情感。
关键词:意境 意象 象征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诗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语言超俗、含蓄和朦胧,“汲取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抒情而不流于铺张,融合现代派的新颖和奇幻而不失之晦涩”,被著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称为“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
《当你老了》是叶芝1893年的作品。1889年24岁的叶芝遇见了16岁的演员茅德·冈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Maud Gonne),且一见钟情。他曾经在一首诗里这样描写初见茅德·冈的情景。“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但是由于茅德·冈立志投身于“爱尔兰民族运动”,以及对于叶芝的温文尔雅的诗人气质的不欣赏,屡次拒绝诗人的求爱,嫁给了她的战友麦克布莱德少校。这首诗《当你老了》作于叶芝与茅德·冈相识三年后,是叶芝28岁的作品。诗人似乎已经预见到他和茅德·冈不会有结果。他把对她的浓烈的爱全部都倾注到了满腔的文字中,才有了这首爱情的绝唱,流芳百世,辗转回肠。事实确实如此,23年后的1916年,少校牺牲,叶芝再次向茅德·冈求婚,仍旧遭到拒绝,叶芝苦求一生而不可得,确实让人扼腕,但是正如茅德·冈在晚年写给叶芝的信里所说,世界会因为她没有嫁给他而感谢她,因为正是因为叶芝情感上的失意,才有了这首爱的绝唱。
《当你老了》这首诗字短情长,意境悠远,越过悠悠时空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美,表达了诗人炽热而滚烫的感情。对这首诗歌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很多学者从艺术表现手法、诗歌的张力美以及诗歌的象征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来借助中国的诗歌意境理论来探讨这首诗歌意境的营造,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解析这首诗歌。意境这一概念,尽管在西方文论里没有相匹配的概念,但是它已经被潜移默化地移植到了西方的文论中。
一 意境与意象
意境源自佛经,而后又成为中国古典文论美学的重要范畴,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和审美情感,境即诗中所描绘的具体的生活图景,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二者有机统一浑然交融。境中有意,意含境中,神与物游,思与境谐。虚实相生,深邃悠远。
意象与意境关系密切。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也就是借物抒情。“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意境是意象的高级形态,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当你老了》这首诗歌就是通过意象并运用一些象征和想象,展现了整首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那种真挚的誓死不渝的情感。
二 意境的营造
诗歌意境的营造方式有很多种。在这首诗歌里,作者发挥想象,运用时空交错的方式,通过意象的组合,来描写并创造情境。并运用象征的手法在诗歌的结尾处情境交融,给读者以留白,即布局的留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感享受,达到了“境外有境”、“似有似无”的最高境界,整首诗歌的意境得以提升并升华。
1 时空的交错
一般说来,诗歌短小精悍,为了在较少的篇幅中表达较多的内容,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常常打破常规的逻辑,运用跳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跨越时空,将实像与虚像相结合,表达丰富的内涵。因此,可以说诗歌是一种时空综合的艺术,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三节,但是诗人以时间的跨越、空间的变异和时空的交错为手段,将时空进行了加工改造、交替组合,用一种及其精炼的语言创造出不同的甚至跨越时空的意象。这种时空的纵横交错、重叠布局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诗歌意境的“视角转换”手法,往往能造成时空的“切割”或“重构”,引起一种类似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时空通过作者一时的流动而转移,超越了现实时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就是在时间的跨越、空间的变异所呈现的意境中慢慢流淌,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以“当你老了”来开头,以现在的笔触来遥想未来。假设了暮年的场景“头发花白,睡意昏沉,在炉火旁打盹”,以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坐在炉旁取下爱人写给她的情诗,慢慢读的场景,回忆往昔,自己曾经柔和的眼神和幽深的晕影。通过“回想”一词,全诗的空间感豁然而出,爱仿佛从过去、现在延伸到未知的将来,爱无所不在,这也契合了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有限中追求无限。这种时间的包孕形式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空间,时空的流转和画面的变幻顺畅而自然。同时作者直抒胸臆,年轻的时候,因为你的美貌,身边不乏追求者,可是当时光流逝,青春已逝,容颜不再,只有我的爱与他们不同,能经受时光的考验,因为“我爱的是你朝圣者的灵魂,爱的是你饱经岁月摧残的沧桑的脸”。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愈加显示了他的爱是多么地忠贞不渝。第三小节用虚词“and”做了一个衔接,“埋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呼应第一节中的“炉火,又回到了第一小节的画面,接着作者将空间进行了切割,整首诗的意象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房间,而是转向了浩瀚的宇宙星空和远山,时空上不仅跨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衔接了天上人间,诗人的爱无处不在、誓死相随,是永恒不灭的,宛如星星和远山。这是诗歌的“眼”,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空间转化、罗列,整首诗的意境由清晰而變得浩瀚而模糊,得以升华。
诗人运用了纵向的时间跨越,将梦幻与现实、现在、过去与未来交织在一起,同时又对空间进行了变异,重新组装和排列。从一位坐在炉边的老妇人出发,不断拓展空间,把镜头拉远,以至拉向遥远的星空,体现了诗人爱的无限与永恒。这种新颖的构思和时空上的跨越,以及时空的交替组合、纵横叠加,大大增强了诗歌的信息蕴含量。诗歌的意境正是在这种对时空的跨越、交错、变异、重新组建和排列之中,支撑起了意境的天空。
2 意象的组合
意境是有空间的,而支撑起意境空间的是那些或壮丽、或安宁、或灵动的意象。为了营造好的意境,诗人就要对这些意象进行切割、修补、肢解和嫁接,进行重新组合。而这种意象的组合就撑起了整首诗歌的意境。
作者以黑夜作为背景意象,主人公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坐在炉火旁的老妇,手拿诗歌,缓慢阅读,整个画面给人很安详和安静,有一点点孤独和寂寞,但是有炉火的存在和回忆的相伴,又增添了温暖的基调,安静的老妇人和跳动的炉火,一动一静,以动来衬静,头发的“灰色”和炉火的“红色”,在颜色上,营造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开拓了诗歌的意境。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描述了曾经的柔和的眼神里柔美的光芒和幽深的晕影,由年迈的妇人的画面转向了青年的芳华,但是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主人的美貌,他描写了她柔情的顾盼生辉的眼神,整个意象是模糊的朦胧的,宛如蒙上了一层面纱,作者就是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年代久远的,被岁月沉淀和洗礼的往昔,如一幅旧得发黄的老照片。接着画面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是一个女主人公被众多的追求者所环绕的画面,整个基调显得轻松和活泼。最后一小节又回到了第一节的意象中来,依然是老妇人坐在火炉旁,青春不再,容颜易老,低垂着头在回忆那些已经逝去的爱情。而我的爱“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缓缓“、“踱”、“隐藏”,说明他爱的深沉,踟蹰不去,以及爱的守候,与山峰和星星同在,亘古不变。
三 象征的运用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咀嚼回味的余地。作为象征主义的代表之一,诗人叶芝在这首诗里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创造了象征性的意象,从而升华了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第一小节中出现了黑夜和炉火的意象,黑夜象征着暮年,炉火象征着温暖,在这样的一个黑暗的夜里,老妇孤独地坐着,但是有炉火的相伴,暮年的老妇还是有着一点点的温暖。最明显的一处象征出现在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爱一在头顶的高山上,在繁密的群星中,诗人依然坚贞不移地爱着自己的恋人,就像那高山一样坚韧,像星星一样永恒,以山脉和星空象征自己亘古不变的爱。那种圣洁的悲剧美,犹如过滤了的情感在岁月沧桑的洗礼后,向着纯净的、隐隐泛着梦幻光芒的崇高境界升华,那是人性对神性的亲近,它把短暂的人生凝结为永恒的艺术。诗人把自身真实的情感赋予到了自然景物当中,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也是作者灵魂的超脱与思想境界的升华。
叶芝的这首诗不同于传统的爱情诗,作者并没有描写花前月下、爱的誓言和刻骨的思念,而是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米歇尔·莱利斯所说,第二人称“你”及其现在时(与读者阅读时间的同步性)的直陈语式犹如陷阱一般,使读者总是欲罢不能地产生一种与主人公认同的倾向。作者在诗里想象爱人老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不同的画面,由一幅年老的画面,到老妇回忆的画面,再到爱变成星星隐在天空的画面,画面的流转,时空的更替,过去、现在和未来被作者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炽热的情感,不管时空如何变幻,我的爱千回百转,誓死不渝。
叶芝的这首《当你老了》以一种朴实的语言,运用了时空的交错、意向的组合和象征的手法,营造了一份悠远的意境,描绘了这样一份流淌在时光里的爱,任凭岁月流逝,时空变幻,它已经被雕刻在了时光里,与远山、与星光同在。
参考文献:
[1] 吴珊、邓冬铁:《试析叶芝和他的〈当你老了〉》,《考试周刊》,2008年第26期。
[2]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张耀庭:《探析叶芝诗〈当你老了〉的艺术表现手法》,《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4] 张秀仿、和凤莉:《〈当你老了〉诗中象征意象的解析》,《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4期。
[5] 胡晓靖:《诗歌:意境营造与时间跨越和空间变异》,《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6] 李小均:《感伤与超越——析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的張力美》,《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 龙琳:《真爱不会老去——叶芝〈当你老了〉赏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10年第1期。
[8] 黄希云:《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陈娟,邢台学院讲师;赵瑜,邢台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