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特点探析
2014-04-29曹海华
曹海华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生动活泼的课程,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变化和消逝的过程,进而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增强情感体验和感受生命美好的体验。初中生的生物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远离危险伤害,珍视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树立健康的安全意识,领悟生命的珍贵之处。本文将围绕初中生的生物课程展开,阐述开展生命教育特点,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方法措施 渗透意识
初中生的思维和价值观还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外界的一系列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变化,因而开展可以吸引他们情感的课程就变得特别重要。生命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生命价值观念的根本内容,在当前如何针对学生的发展作出优化,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生命教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远离危害。
一、初中生物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从自身引伸到他人,涉及到生死、人生、哲学、情绪等多种问题。而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关乎人生观念的教育,教会人类如何认识生命、尊重且热爱珍惜生命。初中阶段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和生存环境进而尊重珍惜现有生活,回报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健康的生命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良好的储备,利于学生与其他人的和谐相处。
(二)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自尊心和好奇感比成年人要强,他们不再轻易相信教材和教师,产生了怀疑的心理,许多的事物只有经过他们自己的实践以后才会得到肯定的答案,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在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产生途径就变得复杂,生物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初中生物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把自己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明白自己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部分。现在的初中生的叛逆意识比较强烈,学习生物教学课程,了解生命的意义更有利于教师掌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为以后的其他方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特点
(一)客观方面
1.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意识
教材使学生直接接触材料,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更直接接触现实生活中触摸不到的知识和内容,获得崭新的情感体验,丰富了知识含量。初中教材介绍了大量关于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构造、物种起源、生命的发育消逝和演变过程。教材介绍了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特点,认识人体遗传和变异的过程,还包括一些卫生健康知识,了解病毒及其危害。通过“食物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人和自然是统一促进的整体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进而很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认识自然。初中生物教材的构建过程就是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师教学的特点的组合过程,让学生从小处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建立起合理的生物保护意识,进而自觉地去热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2.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生物课程的生命教育意识
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意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生命教育课程是一门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在一堂具体的课程中就可以完成的内容,它是在大量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处于内容深处的知识内容。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健康的教育观念意识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整合作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教师不要从简单的生物课程开始,更应该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去发现与生物课程相关的内容,把它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
3.教学形式影响生物课程的生命教育意识
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接收效果不同。生物教学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促使学生均衡和基础性的发展。教师还应当保证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专注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生命实践体验,做好理论同实践的联系,采取分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及生命主题辩论等学习研究方式,达到对生命虚拟场景的模拟再现,必要时可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促使生命教育的具象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自我发展和情感体验。生物教学的环境是多样的,不比简单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依靠简单的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与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把课堂教学的环境带到户外生活中去,采取情境感受的方式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生物中的奥秘,理解生物的本质和自然环境的美好。
4.教师态度影响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对事物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前提是能够把热爱事业和关心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前提下。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对事物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要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性格特征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从更深一层次的内容入手,教学内容力求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学习的知识方法,提高认识态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热爱学生的前提下讲授新知识,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完成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引导开发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很大影响。
(二)客观方面
1.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面临太多的诱惑,学生在接触书本、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不良知识内容的影响,因而,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正确的辨别意识,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树立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努力去思考人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接触生活中和教科书中有关生命意识的内容,更多知识含量还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才能把习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间来。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后可以把学生习得的知识内容与价值观融于一体,演化出对生命的探讨意识,学生只有树立争取的价值观才能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性,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去。
2.学生自觉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初中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每一次课程讲解的过程都是自己的感受的体验,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一堂课的时间也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教师不能把所有的感悟和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点都完全地讲解给学生们去感悟,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能够把课堂的内容与感悟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生物教学中的进化论现象阐述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且使每一个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更好地完善自己做准备。作为学生应该有危机意识,把适者生存的道理推广到自然的社会生活中去,明白世界万物的生命平等的道理,更好地去爱护生命。
3.学生的尊重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生命的发展过程,可以深切地领悟到自然万物生命的平等性,不会把自己放置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例如,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可以理解到人的发育和动物一样都是经由受精卵产生的个体,生物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展示把受精卵的发育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了印象深刻的作用。如在教学《植物的开花结果》时,让学生不但懂得被子植物通常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最后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将不会产生种子,学生就会更加地珍惜生命。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人不仅在影响着生物的发展变化,自然万物的一切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人类,人是自然万物的产物。
4.学生的和谐相处的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当今社会提出和谐相处的口号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初中生物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大自然,在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深切地认识到拥有和谐的自然环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主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意识。初中生物中的生物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自然的奥妙之处,发现人不仅仅生活在自然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然之中。自然是人的母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变化大都是在自然这个大环境之间开始的,同时,人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自然的某些特点方式。
5.安全保健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生命对自然万物来说只有一次,每一个物种的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品,在万物的一生中只有生命是最宝贵的部分,没有了生命一切的东西都是虚的,人的生命经由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的发育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各项事业的基石,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必然的部分。生物课程中提到了青春期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可以明确意识到青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白青春期是一个特别又重要的时期,为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做准备,解开青春期的困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特征,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产生。生物教学中含有的健康知识让学生远离危害物,保障自我的人身安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珍爱环境,保护环境,把人与自然当成和谐的统一体,在保护自我的同时保护环境,为美化爱护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6.创新探究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力求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再发展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变成独立而又有思想的个体。新时代要求人的发展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新知识和巩固已有知识;二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发展能力,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时间性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时间的真理。例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观察青蛙的变化过程,自觉地去试探豆芽的生产条件等实践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程中讲解到的问题,学生的生命创造力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变化。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感悟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接触自然、接触生命的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更容易产生印象深刻的记忆。
三、结束语
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领略生机勃勃的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体会生命的美好,在生物学习中感受生命的震撼,培养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情感。然而,生命教育知识的发展仅仅依靠生物知识的传递是不够的,它是一门潜移默化的知识,需要多方面和多门学科的整体协商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与自然亲密接触,多聆听自然的声音,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去融化冰冷的课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这正是我们感受生命教育的最真实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张馔根.教育是什么[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王青.《生命科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胡燕琴.2004年国内主要教育期刊生命教育研究新进展[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05.
[5]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6]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