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女阿五》的伦理价值观解读

2014-04-29陈小琴

作家·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成长小说

摘要 美国华裔女作家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描述了一位生于美国,在两种不同伦理价值中成长,受中美两国文化熏陶的美国华裔女性。本文对该小说的成长主题进行梳理,同时重点解读中美两国迥异的伦理价值观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华女阿五》 伦理价值 成长小说

引言

美国华裔女作家黄玉雪的第一本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Fifth Chinese Daughter)被认为是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因此书而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之母”。小说于1950年出版后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十九种外文版本。小说以作者一家人在旧金山唐人街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如何在白人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

本文对照成长小说的定义及叙事结构,对该小说的成长主题进行梳理的同时,着重解读中美两国迥异的伦理价值观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芮渝萍把成长小说定义为“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事,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并且,“这类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经历的各种遭遇。主人公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成长小说在结构上大致遵循“天真-诱惑-出走-迷惘-受挫-顿悟-长大成人”的模式。有时这种模式被其他故事打断。《华女阿五》完全符合成长小说的定义,在结构上也符合成长小说的基本模式。

一 困惑和迷惘

成长小说的显著主题之一是表现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困惑和艰辛,而这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时代所秉持的伦理价值观密切相关。玉雪成长历程中的困惑和艰辛与她父母所坚守的中国封建传统伦理价值观密不可分。

1 中国家庭的父权伦理

生活在唐人街封闭社区的主人公玉雪是黄家的第五个女儿,五岁以前的小玉雪感觉到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尊敬长辈和遵循长幼次序等,至于自己的想法则无人理睬。父母虽疼她,但她还得时时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立即招来严厉惩罚。她父母告诫她“小女孩绝对不许质疑父母的,除非她想挨揍”;她不许直呼长者的名字,也不能叫哥哥、姐姐的名字。小女孩对长者要彬彬有礼,递东西时要用双手,否则被认为是不敬。在年幼的玉雪看来,父母的“教育与鞭打几乎是同义词;“只有通过惩罚,她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母亲对她在外面遭受的屈辱不表示同情,反而责难她,并当着很多人的面用衣架打她,且打到衣架断了为止。鞭打给小玉雪带来的羞辱远远大于身体上的疼痛难忍。一次因给大姐帮忙,玉雪和妹妹玉宝回家晚了半小时,两姐妹被爸爸打到体无完肤,理由是教育她们要守时。当玉雪与父亲的意见有分歧时,母亲会以严厉的口吻要求女儿听父亲的,且不得追问原由。

原来她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尊崇的是中国儒家的正统观念,他要求儿女绝对服从他的意旨,女儿对父母的“命令”不需理解,只需服从。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有家规”,即“父慈子孝”和“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价值观念,长者在家庭中處于至高的地位,兄弟姐妹之间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幸运的是,玉雪的父亲能接受新思想,除了让玉雪学习中国文化以外,他竭力主张玉雪接受美国正规的学校教育。上学后,玉雪惊讶地发现美国的老师并不像父母那样鞭打学生,这让玉雪察觉老师的教育与父母教育有差异,并开始质疑父母的鞭打在教育中的作用。当得知玉雪成绩优异获得跨年纪跳读的好消息时,老师和同学为她高兴和激动,而玉雪爸爸的态度却很冷淡,这让玉雪激动兴奋的心情顿时消散。妈妈的态度竟然与爸爸一样漠然。玉雪不慎被棒球击中手臂,疼痛落泪时,老师把她搂在怀里给她安慰,让玉雪倍感温暖,同时她更困惑:为什么她的父母从不拥抱需要安慰的孩子?

当玉雪在白人家里帮佣赚钱时,她亲眼目睹美国家庭生活和自己的生活迥然相异:白人家的孩子如果犯些小错误不会受到惩罚或被纠正;白人孩子的意见受到尊重;父母考虑谁是谁非,而不是考虑该尊敬谁。玉雪开始质疑父母教育的权威性和正确性。这种困惑和质疑反映出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第二代华裔对旧中国家庭伦理,特别是父权伦理观念的挑战。

2 男尊女卑的伦理观

小玉雪发现家庭中男女有别。弟弟出世后,父亲大宴宾客。家人对待男婴的态度使年幼的玉雪认识到:在爸爸妈妈眼中,男孩子比女孩重要。她意识到在家里女儿无法和男儿相提并论。她还发现:男孩在家中享有更多的特权,哥哥“独享一间书房和与之连通的卧室,而女孩子只能合住一间”;玉雪要帮妈妈承担很多家务,哥哥却只需好好上学“光宗耀祖”;当玉雪提出需要父亲资助她上大学时,父亲字斟句酌地说:“你现在应该清楚,儿子可以传宗接代,永远使用黄家的姓,因此,当父母财力有限时,儿子优先于女儿接受教育……”尽管玉雪的母亲也在工厂劳作,但父亲才是家庭经济大权的掌控者。玉雪的母亲认为持家就是女性生活的全部内容。玉雪从小就学着操持家务,母亲亦认为玉雪应该为以后成为贤妻良母打好基础。

玉雪对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男女有别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父母遵循中国封建家庭的男尊女卑的伦理观。父母用严格的伦理关系来确定每个人在家庭、家族以至社会中的地位。作为第一代华裔移民,玉雪的父亲摆脱不了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卑微。

3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

在旧中国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是家族的大事,关系到家族的升降,与个人幸福与否无关。玉雪的父亲认为女儿的婚姻应该由父亲决定。母亲也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极其重要。到了结婚年龄,玉雪母亲便开始向她灌输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女子属于她嫁过去的那个家庭,没有那个家庭就意味着失去了家”。玉雪母亲支持父亲在玉雪毫不知情的情形下擅自安排为玉雪相亲,而后又自做主张以女儿个头太高为由拒绝这门婚事。而当事人玉雪本人对此事却毫无话语权。这种旧婚姻伦理观念把家庭和家族变成女人们无法冲破的羁绊和牢笼。

然而,在西方家庭中,婚姻则属个人的权利,父母没有权利阻止或干涉。1948年著名女权运动先驱就在《苦情宣言》中指出,女性应该拥有抚养权、财产权、就业权等一系列权利。她还特别强调女人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该宣言认为女性可以脱离男性而存在,不必依附于男性。这与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形成鲜明对照。

小说出版后,作家黄玉雪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发展了我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我获得了客观地看问题的观点。我爱中国文化,因此我对中国文化传统总是很敏感的。这种传统视男子绝对高于女子。我每天在我父母的家中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这种不公平。只有我在成年之后,我才意识到父母遵循的是一百年前留下的中国封建王朝的价值观。”

中美两国不同的伦理价值觀给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华裔少女黄玉雪增加了成长的艰辛。

二 顿悟

顿悟是成长小说结构链上的一个必备要素,对主人公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意义。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华女阿五》中主人公玉雪在其成长中至少有两次精神上的顿悟,这对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一是对独立个体的发觉,二是对男女平等的认识。

玉雪出生于美国,但她的成长环境却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氛围,她早期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来自家庭熏陶的儒家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学校里逐渐接受美国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西方思想之后,她意识到即便是在家庭中也应该追求自己的权利。专科学校的社会学课程对玉雪的影响很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我们认为孩子都是个体,父母再也不能要求他们的孩子无条件服从。他们要尽力去了解他们的孩子,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这一观念在玉雪脑海里反复回响,使她的思想发生了彻底革命。她意识到:父母一直要求她无条件顺从可能是错的!她除了是个华人的女儿之外,还是个独立的个体,也有权利。16岁的玉雪在没有征得父母同意与男孩外出上街,父亲非常生气。父亲认为玉雪不征得父母同意就自己决定上街是“不孝”,是过分强调自我,就是不尊重父母和冲撞父母。玉雪情绪激动发出了自己的“独立宣言”:“……我现在会自己思考,你和妈妈不能再要求我无条件顺从,你应该理解我……现在外国人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他们有自己的权利。我除了是你的第五个女儿外,还是个独立的个体”。黄家严格的家庭伦理和父权伦理价值观遭到了来自女儿的挑战!

当玉雪的父亲拒绝资助她上大学时,父亲解释说他必须竭尽全力资助儿子上学,原因是哥哥将为黄家传递香火,并且玉雪所接受的教育已经达到美国女孩的平均水平。父亲的话让玉雪深感痛苦:“为什么哥哥独自一人享受爸爸辛苦劳动的成果?……我既是女性,也是一个人!”玉雪明显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偏爱,对女儿的不公。玉雪通过这次顿悟,认识到自己既是女性,也是一个人,她要争取同男人一样的作为女人应该享有的平等权利。

在男权思想的笼罩下,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使玉雪产生困惑、并愤懑不平,也激发了玉雪与命运不懈抗争。她所抗争的不仅是受教育的机会,还有女人应该和男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玉雪成长的路上,她不断感悟,不断收获,心理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三 成长的引路人

青少年成长的路上,会受到某些人的影响,这些人引导着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帮助青少年加深对社会的认知,他们就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华女阿五》中,玉雪父亲重视子女的教育及其爱国思想对年幼的玉雪具有深远影响,为玉雪塑造了勤奋、诚实、尊敬长辈等美好品质,起着引领和教育玉雪的作用。另外,玉雪的美国老师和朋友帮助玉雪在思想上发生了彻底革命,促进她个体意识和女权意识的觉醒,为她具备在白人的主流文化中里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父亲和玉雪的老师及朋友就是她成长的引路人。

综上所述,《华女阿五》称得是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它反映了华裔女性的成长过程,是美国华裔文学成长史中的绚丽篇章。

注: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课题“美国成长小说中的伦理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13YB047。

参考文献:

[1] 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美]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美]黄玉雪,张龙海译:《华女阿五》,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4] 罗婷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小琴,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成长小说
《拉拉的褐色披肩》的成长小说特征
曹文轩作品的双重叙事视角
以《红与黑》为例解读法国成长小说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生存教育探析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浅谈儿童文学的本质
皮尔?托马斯和《卑劣街区》
女性成长的叙写
浅析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中的文化色彩
写作主体人格视野下的曹文轩的成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