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分享阅读中亲子共读的指导策略
2014-04-29陈圣婷
陈圣婷
【摘要】分享阅读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帮助儿童逐渐学会独立阅读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幼儿间的集体教育活动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共读。亲子共读就是延伸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提升情感的体验。家庭中分享阅读的亲子阅读活动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联系,以分享阅读绘本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为孩子入学后的正规书面语言学习奠定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注重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托班幼儿 阅读 亲子共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65-02
一、亲子共读的价值体现
(一)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亲子共读是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一座桥梁。孩子自出生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亲子阅读可以让小孩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亲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孩子茁壮成长。
(二)增强语言能力
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远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
(三)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
自小培养与同龄或亲长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学习外,透过书本的阅览,从其中获得启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锻炼观察能力
阅读可以使孩子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和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五)亲子共读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因为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一旦孩子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
二、亲子共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目的不明确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十分赞同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有些家长已经在家教孩子认识简单的汉字,认为亲子共读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早点学会识字、阅读。而不知道亲子共读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
(二)缺少共读的时间
家长们对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应该说比较重视,也肯花钱给孩子买书,但是现在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一般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带,亲子共读的时间比较少。
(三)缺少正确的指导方法
一般情况之下,家长拿到一本新书时会急于向孩子讲述书中的内容,当孩子看图书时讲述的内容跟文字不符合时会急于纠正,说明家长们在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阅读时还是比较缺乏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的经验,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比较普遍。
三、细察孩子阅读特点,把握指导原则
(一)托班幼儿阅读特点
1.阅读具有重复性
重复,是托班幼儿阅读的特点之一。在幼儿阅读时,常常能发现他们总是能不厌其烦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因为对幼儿来说,尽管这个故事已经听过无数遍,“对他来说,每次都是新鲜的,每次都使他激动不已。”这是幼儿阅读发展的特点,幼儿能在重复中记忆、体验、认知、想象,获得越来越丰富的想象内容和情感体验。
2.阅读缺乏联系性
托班幼儿阅读常追求视觉感。一般的,如果一件物体先以鲜艳的色彩与较大的面积闯入幼儿的视野中,他会对这一事物产生明显的持久的兴趣。因此幼儿的大部分注意力专注于图中形象的大小及颜色的鲜艳程度,而忽视了图中各事物之间及各图画之间的有机联系。
3.阅读缺乏有序性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打开一本书以后,忽的一下翻到中间,又忽的一下翻到前面,有时中间还跳过几页。这是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幼儿思维常常呈现出一种无序化状态,而托班幼儿尤其明显。
4.阅读缺乏稳定性
在看图书的时候有许多幼儿翻了一两页或看一两分钟就去做别的事情了。这是因为托班幼儿注意时间短,阅读兴趣不稳定引起的。
(二)指导原则
1.亲子共读中一定要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家长的爱、感受相处的快乐。因此,读书的过程应当是快乐的、温馨的和有益的。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感受,用多种方式吸引孩子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刚开始共读时,孩子注意力持续時间是很短的。因此,最初的共读时间可以简短些,然后再逐步加长。
3.在开始共读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和决定读哪一本书。对于孩子没有选择的图书,要想些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把孩子喜欢的东西和图书结合起来。
4.亲子共读的方法是很多的,重要的是你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思路不断的引发和深入。
四、心明眼净,阅读起航
(一)用声音打开亲子阅读之门
孩子的阅读最初主要是依赖父母的朗读,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阅读”。在整个学前期,听成人的朗读、讲述是孩子主要的阅读方式。所以,家长应经常为孩子朗读,最好能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可以是晚饭后或睡觉前,这不仅可以密切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里可以运用“直接讲述法”:直接观察图画和讨论图书,然后把文字读给孩子听。“讲故事法”:读故事的语速不要太快,吐字要清晰,变换多种形式与孩子一起读故事,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二)带着观察的眼睛去阅读
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看书时,除了要求孩子认真听,还应要求孩子认真看画面,通过画面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家长可用手指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画面上移动,也可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例如:读本《妈妈在哪里》当妈妈回来,小兔子和大兔子抱在一起,看看它们的表情,心里会想什么?
(三)用符号连结语言
在阅读中,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起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如:读本《我爱我的家》画面上有爱心的符号,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基础上,可告诉他符号的含义:“宝宝喜欢自己的小猫,很爱自己的小花猫”,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技能。
(四)带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应启发孩子对情节空白点展开合理想象,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如读本《小猪学数数》最后一页小猪摸着脑袋时,先不告诉孩子小猪是怎么想的,而让幼儿先猜测想像:“小猪到底在想什么呢?它会怎么说?”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编故事、给故事起名字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五)敞开心扉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与孩子交流读后感,可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辨别、分析能力。家长在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应与孩子就这个故事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交谈,以此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思想动态,如讲完《爸爸、妈妈、我》后,可问:“你更喜欢跟爸爸一起玩还是和妈妈一起玩?为什么?”在交流时,应以孩子说为主,家长注意倾听,及时引导孩子的话题,使之紧紧围绕故事主题,又能联系到自身或周围的生活。要注意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完整性、概括性,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和人物进行评价,提高孩子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
总之,指导幼儿阅读是一门艺术,家长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将孩子引入知识的殿堂,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