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式教学

2014-04-29吴文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启发式作文教学中学

吴文丽

摘 要:本文将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从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这一角度来探讨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的各种方法,通过教师的自身行为方式启发、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的启发,针对初中生心理暗示的启发等启发方式,来激发中学生的写作热情及兴趣,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启发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021-01

一直以来,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写出一篇好作文很难,想要在中考时写下一篇满分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老师整天苦苦挣扎于学生作文的汪洋之中,可谓殚精竭虑,但收效甚微;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拖拉、敷衍的现象屡见不鲜。中考时作文所占的分值很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提升的空间也很大,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初中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周姬昌在《写作学高级教程》中就曾写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智能活动,它不仅在科学发明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写作活动中也同样十分重要。不论是文学写作还是论文写作,都要求作者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能力。”[1]由此可见,写作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需要教师一定的“启发”,因此写作的完成,需要教师一定的“启发”,以使学生完成从“知识—— 能力—— 创作”的转化工作。这样,担任写作课的教师,确实需要一种更为突出的素质,那就是善于从事“启发”活动的素质。

1 教师行为方式的启发

1973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罗伯特·默顿首先借助《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里的一段话概括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声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不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在人才学上称为“马太效应”。[2]而“马太效应”在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好与坏,也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对于低分数段的作文,有的教师往往不去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而进行全盘的否定,或是把其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其他学生注意写作误区,引导其他学生要引以为戒。应该说这样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这样的行为可能给学生所带来的危害。初中生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不断接受来自各界的信息,当教师把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灌输到他们的大脑中,无异于给他们发出这样一种暗示,“写出这种作文的同学是一个差生。”这种公然给学生贴上“另类”标签的行为,深深伤害了处于敏感时期的初中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知道,很多初学写作的人,因为一篇文章得到别人的赞扬或被发表而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乃至成为后来著名的文学大家;而有些初学写作的人的文章就一再受到老师或朋友的批评甚至是指责,他从此便放弃了文学这条道路。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教师既要发挥“马太效应”的对优等生积极评价作用,又要防止“马太效应”对后进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自身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启发”的同时,要注意一些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言行举止。

2 教师课堂组织形式的启发

英国作家萧伯纳很形象地说道:“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3]由此可见思维的碰撞能产生创新的火花。但是针对我们现在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比较难达到创新思维的产生。目前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就是作文教学的教师,这个身份很可能会伴随同一班学生从初一开始直至初三毕业,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延续性。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处在一种教学风格的指导下,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同时,还不利于刺激学生新鲜感。初一伊始,学生和老师两种新思维的碰撞难免会不时地闪现创新的火花,然而针对初中生对新事物接受得较快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双方各自的审美疲劳,这个创新的“火花”很可能在变成创新的“火焰”之前,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毕竟作文的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预设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行为上的创新,即需要教师灵活的转变课堂组织的形式。

例如在写作教学课上,通过互换授课教师,刺激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融会贯通。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有强烈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在初中生写作教学中,各个教学班之间可以临时互换一下写作教师,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产生“亢奋”的心理,为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做好准备,又能使学生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得到及时的更新,融会贯通。此外,还能使教师间的教学方式得及时交流、更新和提高。通过课堂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积极参加写作訓练还有很多方法,比如通过变换的座位顺序,暂时交换同桌,就是很有效的方法,这种看似很微小的变动,却能够是好奇心十足的中学生产生新鲜、新奇、惊异等心理,从而是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

3 教师心理暗示的启发

写作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在一定场合情景才能达到最大的发挥。初中生有着喜欢竞争和强烈的好胜心理,而竞争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很多人的才能平时没有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没有合理的诱发机制和刺激他们的潜能,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好比两个人跑50米,就是之间存在了竞争,有了对比,他们才会奋力拼搏,争抢第一,这样便形成了比赛的竞争性。

教师要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这种心理来“启发”他们写作,让同学之间也有着彼此一比高下、一决雌雄的竞争心理,通过竞争来刺激他们语言文字转化机制,使他们兴奋起来,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精神动力,思如泉涌,把自己的思想顷刻表达于笔尖。例如教室布置一篇400字的随笔要求随堂完成,在巡堂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说起“某某同学已经写了一半了,有些同学还没动笔”,这样是一句平常不过的话语,但对其他同学来是说确实一个竞争的暗示,有的同学因为教师的这一句话而迸发出潜能,迎头赶超;有的同学这应为自己此时也写了一半的字数而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从而写得更游刃有余了。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启发对学生的影响。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找准了诀窍,就能让学生如我们所愿般真心乐意地接受我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得到写作质量的提高。届时,我们将会在“写作”的这片天空下,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2] 王新文.马太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EB/OL].电子期刊,2008.

[3] 边慧敏.团队沟通中的误区与技巧[EB/OL].电子期刊,2007.

猜你喜欢

启发式作文教学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谈高中政治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