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2014-04-29管仪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14期
关键词:实效德育创新

管仪平

摘要: 增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调整和丰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把学生生活纳入德育内容之中,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如何创新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德育 创新 实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透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能不承认,学校德育效率不高,德育工作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除德育观念陈旧,德育方法简单外,德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小学德育内容面面俱到,造成学生德育负担过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然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几乎是在力所能及的涵盖了一切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要求,这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高大全”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内容的繁多与传统的知识型的德育模式,使得德育成为小学生有限的时间内的又一门知识性的课程。

其次,小学德育内容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致使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无法达成。有学者对我国小学德育教材分析指出:“小学德育课本中出现的人物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有雷锋、张海迪、邓亚萍等各行业的先进人物,较少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展示公民基本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基本、普遍性的道德要求。”现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和一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受教育中缺少了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判断选择的余地,德育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把目标当作起点的德育内容,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了小学德育的实效。有专家指出,目前小学德育内容带有政治化、成人化的不足,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重视不够。这使得小学的道德教育很难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更难以激发其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是关键。

一、增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学校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依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影响,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小学选择德育内容,首先,要注重针对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道德水平学生的德育目标,确定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内容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学校德育内容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发展,突出时代性。只有紧跟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充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诸如离异和单亲家庭比例不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日益突显,社会消极因素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网络游戏对少年儿童的毒害等等。这是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学校德育的新内容。

学校德育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不断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二、调整和丰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然而,小学德育教材的内容过于空泛,大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小到行为规范,无所不包,而且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德育内容在安排上,也存在“倒置”现象。一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育专家这样说:“在小学,我们苦口婆心的要求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一些大而上的理想。但我们的大学校园却在一个劲地禁止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大小便。这说明,我们的德育体系确实需要改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应构建新的德育内容体系,删除那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适当增加一些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如独立自主的品质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使小学德育在新形势下既能适应社会公德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心理素质完善的需要,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稳定的知——行结构,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健康发展的新人。

三、把学生生活纳入德育内容之中

现代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指出,传统的道德教育直接讲授抽象的“关于道德的观念”,这种做法将道德教育“降低为某种问答教学或道德的功课”,它只能使学生熟记和背诵各种道德名词或概念,但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相信它们,更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际行动中实行它们。为此,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道德教育观。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小学德育教材向学生叙述一个个生活事件,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示学生生活的全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取舍,研究德育内容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儿童生活如何纳入小学德育内容,学校德育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等现实问题,这是贯彻德育教学生活化原则的根本问题。

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把学生生活纳入德育内容之中,实现德育生活化,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格,尊重学生不同于成人,不同于英雄人物,是成长于社会生活中的有生命价值、有独特人格的个体。德育生活化更多地注重每个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价值取向,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这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育理论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如何创新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使学校德育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并起到自身应有的作用,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理论要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肖迎春.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内容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4):21-24.

[2]刘剑锋.夯实德育根基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J].人民网,2014-09-24.

[3]戚万学.现代教育理论[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9-170.

猜你喜欢

实效德育创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