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海花儿的审美特征

2014-04-29王坤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艺术

摘 要:别具一格的青海花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烈的艺术风格震撼着无数听众的心。它是“大美青海”的重要文化因子,也是青海民间诗艺的大观园。笔者从青海花儿的题材、结构、旋律、歌词艺术几大方面,对青海花儿的艺术审美特征进行研究,展示花儿带给我们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青海花儿;艺术;审美特征

作者简介:王坤(1979-),男,河南商丘人,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2

“花儿”又名“少年”,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四省(区),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土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中的山歌。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动活泼,唱词形象优美,旋律高亢悠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河湟花儿又是西北花儿的精魂。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青海花儿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征,带给人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四百多年来始终令人神往。

一、题材之美

青海花儿属于以情歌为主的民歌,情感是花儿的灵魂和精髓,因此题材多与广大淳朴人民的情感息息相关。除爱情外,青海花儿取材广泛,涉及历史、宗教、民俗、生产劳动、新人新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独特的生活场景,淳朴的民风和厚重的生活气息。许英国先生曾对河湟花儿起兴句涉及的知识作过罗列,举出了五十个方面,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花儿是一部西北的“百科全书”。

1、男女之情,纯真之美。青海花儿对男女爱情、婚姻的各个细微的方面都有着精彩的描绘歌咏。“花儿”像一条无形的红线,把许多青年男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据有关专家学者统计,百分之八九十的花儿取材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婚姻有关。爱情花儿坦诚率直地表露最美好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毛毛的个细雨里抓蚂蚱,/我看它飞哩嘛跳哩?/抓住你的尕手了问一句话,/我看你哭哩嘛笑哩?”表现了欲问心事,欲诉衷肠的期待。“嘉峪关出去是黄沙滩,/手捂了一张的木锨;/有你者我心比教场宽,/没你者我的清眼泪不干。”诉说着相思的煎熬。有一首最为著名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去个高山者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轻易折去是难,折不到手里是枉然。”生动地抒发了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一对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的复杂心情。

2、揭恶扬善,人情之美。如:《老爷的衙门朝南开》唱道:“老爷的衙门朝南开,/没银子就不要进来;/面子没有了就走开,/打官司凭的是银财。”这首花儿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王朝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早起里哭来晚夕里号,/清眼泪流成个海了,/杀人的钢刀旧礼教,/把尕妹活活地宰了”。揭露了旧社会封建婚姻礼教的罪恶。“妇女们,/打扮的比往年好了,/随身儿带的钱多了;/老汉们,/享福的时间么到了。”歌颂了新社会农民的幸福生活。

3、民风名俗,淳朴之美。青海花儿将笔触伸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们感悟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真实。这类作品朴实醇厚,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如:“腊月完了要过年,/青稞面蒸下的灶卷”青稞面灶卷是青海富有地方特色的面食;“康巴的歌舞占天下,/呼雷闪电地跳下”,这里记录了青海玉树的藏族卓依舞蹈;“河里的皮筏子下来了,/山边的牡丹们笑了”,记录了青海循化撒拉族的羊皮筏。

4、神话传说,神奇之美。“花儿”汲取了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作为起兴的内容。如:“西王母坐的是昆仑山,/山连山,/山里的神話嘛不完;/阿哥俩瀚海里浪一转,/眼窝宽,/活像是蟠桃会上见面。”,“西天取经的是唐僧,/白龙马跑天下哩,/留下少年的孙悟空,/你问他又做啥哩。”这两首作品,以“西王母”、“西天取经”神话传说作为起兴的内容,富有久远神秘的美感。

二、结构、韵律之美

青海花儿整体结构、句子节奏、韵律都是很别致独特的。如扇面对结构,单、双字尾的交叉使用,交韵、复韵的大量使用等等,除了与《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以及之后个别诗词有些相同之处外,在古今民族中是找不到相同的例子。青海花儿曲调丰富,有159种曲调,用“令”来称谓不同的曲调。如:“河州大令”、“阿姐令”、“尕马令”、“撒拉直令”等。青海花儿的结构非常严谨,通常是一种单音节和双音节相互交错、奇偶句式交相出现的格律诗歌。青海花儿以四句式和六句式(也称“两担水”或“折断腰”)为主,还有五句式(也称“一担水”或“半折断腰”)、多句式(三闪令)等形式。一首青海花儿分成上下两阙,传统花儿一般上阙起兴,下阙抒情或叙事。如四句式通韵花儿:“墙挂的字画桌摆的瓶;/上席的香炉是古铜;/五荤人爱的五荤人,/五荤里数着的你们。”五句式(半折断腰式)花儿:“山里的黑刺扎指甲,/癞蛤蟆上灯杆哩;/尕妹的眉毛香头画,/尕嘴儿红,/大眼睛赛灯盏哩。”六句式(即折断腰)花儿:“三月的清明刚立夏,/四月八,/刺玫花把我的手扎;/多人的伙儿里难搭话,/憨墩墩,/大身材起来了站下。”无论字数多少,其音顿均由三音顿和二音顿组合而成。青海花儿演唱比较自由灵活,大抵以独唱为主,伴有对唱和联唱。青海花儿曲调丰富,音调悠长豪爽,节奏灵动活泼,旋律高亢嘹亮,这与青海的独特地域特点紧密相关,也与高原人民朴实善良、热情豪爽的性格密不可分。

青海花儿多变的句式形成了音乐上的错落有致,而每句中不同的字数和音顿效果造就了节奏上的抑扬顿挫。花儿唱词大多三字一个音顿,因此,花儿的旋律节拍以三拍子和两拍子为主,其中三拍子占节奏的三分之二以上。据笔者统计,青海花儿中连绵婉转、低回悠长的旋律,多为三拍子;活泼欢快、明朗爽俊的旋律多为二拍子。这些重拍和弱拍在歌声周期性循环,形成了主要由三拍子或二拍子构成的旋律之美。独具匠心的衬句也是形成青海花儿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加衬句的方式主要有:头衬,即加在乐句之前的衬句;尾衬,即加在乐句之后的衬句;腰衬,即加在两个乐句之间的衬句;花衬,即乐句的头尾和中间均加衬句,或者是唱词每个句后或每个音顿之后加“哩”、“吃”、“呀”、“哟”等的衬句。加衬句的作用是使上下句联对的花儿显得异彩纷呈,富有情趣。而乐句在加衬之后在旋律上得到扩充,使乐句之间的连接更为流畅,成为乐句连接的桥梁,增加了乐曲的生动感,赋予整段乐曲变化灵动的审美特征。

三、语言、修辞之美

青海花儿完好地保留了大量元明清,甚至更为古老的古代词汇,对古汉语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如: 顶替空缺之意的“顶缸”; 棉袄“主腰儿”;亲密的女友“尕肉儿”;行家能手“把势”等等。由于地域特色,青海花儿带有大量的地方方言。如:“尕妹妹着大门上浪呀三浪,/心儿呀跳着慌,/想看我的尕妹妹桃花样呀”(尕妹妹:小妹妹)“喧个”(聊天),“零干”(安宁、罢休)、“忽毒辣”(非常),“缠花”(交朋友),“囊怂”(笨蛋),””“撒背”(断绝关系)、“吃个嘴”(接吻),“憨敦敦”(天真可爱),“孽障”(可怜),“干散”(好、漂亮、利索),“欢闪”(非常高兴)等。这些生动的青海方言,独具口语的通俗生动,富有生活美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有鲜活的生命力。

从流行民族看,民歌多只流传于某个民族中间,如苗族的“飞曲”,藏族的“拉伊”,壮族的“欢”等,都没有超出本民族的流行范围。即便有超出的,也是两三个民族唱同一种歌,而且这两三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或者语言文字是一致的。花儿就打破了这一点,她流行于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部分)、藏(部分)等八个民族中间,而且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并不一致。所以,青海花儿虽然以汉语传唱,但在汉语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这就是青海花儿演唱中独特的“风搅雪”。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语汇的花儿在演唱起来带有多民族的语言亮点,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在这里,藏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例如:“大石头根里的清泉水,/娃里玛曲同果罗。/俄这里想你着没法儿,/却干通曲衣果罗。”其中的二、四句都是藏语,第二句译成汉语意思是“黄乳牛喝水着哩”,第四句是“你那里做什么着哩”。又如,汉语与土族语的融合:“蚂蚁虫儿两头儿大,/希登你那仁达怀哇,/你十七来我十八,/达活罗赛你达怀哇”第二句的意思是“当中间细得很哪”;第四句的意思是“我俩儿配对哈美那”。

青海花儿的语言之所以鲜活生动、打动人心,极富表现力,与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有关。青海花儿的创作者不仅重视谋篇布局,还非常注重每句歌词的修辞润饰,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回环、反复、复叠、借代、照应、象声、设问、反问、引用、顶真、嵌数等修辞艺术在花儿里得到最极致的发挥。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钢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青海花儿承载着高原祖先的遗韵,携带着它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姹紫嫣红的艺术世界。坚信在政府和高原人民的呵护下,青海花儿一定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越开越艳丽!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1

[2]宗白華.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1

[4]赵宗福.花儿通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9.1

[5]罗耀南.花儿词话[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1.1

[6]黄金钰.花儿的衬词衬句浅淡[A].花儿论集[C].甘肃省民研会,1982.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艺术
纸的艺术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