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2014-04-29陈波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构建科学适用的实践课程体系;实施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来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课程体系,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

[作者简介]陈波(1960-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49-02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更为突出,尤其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更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按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客观地设置实践课程。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机电技术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建设方针,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入手,通过校企合作,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积极探索并构建了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一主线二融合三环节四阶段”“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领域广泛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的。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实施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体系的要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要能完整地覆盖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并包含工作任务中所有具体工作步骤,使学生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为此,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从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入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与吉林长春电器设备厂、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将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归属到对应课程,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促进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大多是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最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专业基础能力形成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初步形成职业规范、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环节。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相对独立的应用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专业岗位所需要的专项能力,突出应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通常是以实际生产过程或项目为载体,将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加以综合应用,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类别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对象(自主学习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设“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应当系统地设计、实施实践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首先,依托校企合作,使实训、实习、生产等环节循序渐进。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实施实践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实践教学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教学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场所相融合,实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环节和办法,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减少学生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际环境的差异。其次,制定项目化课程标准,使之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有效对接,课程教学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实现课堂、实训、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技能、职业综合能力有机融合,形成 “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融合”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收获实际工作经验,拥有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切实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构建科学适用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体系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所反映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应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第一步,精心设计课内实验。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以验证性、简单应用性实验为主,通过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初步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基本专业能力,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打下基础。第二步,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安排了“电子技能实训”“机械技能实训”等单开实践课和“自动生产线安装”“维修电工实训”“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训项目,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手段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上实验、实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这些实训项目多数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最后应安排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去工作,通过完成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实施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职业方向、就业岗位及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之前,安排认识实习即到相关企业参观见习,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毕业后从事岗位的真实生产过程,增强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课外培养体系对其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阶段:通过单项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过课内实验、单开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单项专业能力。同时,结合应用技术研究介入计划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拓展专业技能、强化创新意识。第三阶段: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结合各专业课内容,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组织各种竞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第四阶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考取相应必备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针对在本专业维修电工、安装电工、值班电工、电气设备操作工等主要就业岗位到相應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熟悉真实工作岗位和实际工作内容及过程,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过渡时间,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范丽英.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

[2]张永华.高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技资讯,2013(5).

[3]黄伟文,孟德欣.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7(23).

[4]张航东.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J].教育与职业,2007(29).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学徒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