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墙上的斑点》看伍尔芙的生活和生命观
2014-04-29刘冲
摘 要: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曾经风靡一时,在英国文化史上留下一道亮丽的光彩。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写作坚持以自身实践经验为题材,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方式,通过小说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研究伍尔芙的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伍尔芙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阐述了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代表作中体现的生活和生命观。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帮助有关读者更好更清晰的理解伍尔芙创作的意识流,掌握伍尔芙与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生活;生命观
作者简介:刘冲,女(1982-),吉林通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2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于191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小说从写作手法上鲜明的体现着作者创作的意识流形态。伍尔芙的小说坚持以写实为主,小说的题材全是源自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体会。《墙上的斑点》一书中体现着伍尔芙痛苦与快乐并存的生活和生命观,研究分析小说中的意识形态,必定要全面和深入分析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生平经历,进而才能寻找小说中的真谛,寻找伍尔芙的生活和生命观。
一、伍尔芙创作时代背景分析
伍尔芙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创作先锋,她身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创作时代背景对其小说意识形态影响非常明显。她出生的家庭背景复杂,生活中的家庭矛盾很多,且伍尔芙从小就受到来自同父异母的两位兄长的欺压,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在唯一的亲人去世之后,一度精神奔溃,作者也将自己这种痛苦真实的刻画在其代表作《存在的瞬间》一书中,书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幸。正是由于作者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导致作者小说中非常重视对女性的关怀,且小说结合现实情况以及自身经历,使其最终成为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体。伍尔芙曾经对感情生活没有任何寄托,由于厌倦自己家庭中的斗争,在母亲去世之后,与姐姐相依为命,甚至一度对姐姐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
同时,在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形势也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社会比较动荡,人们思想都处于一个膨胀期,伍尔芙身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作者创作灵感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通过自己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去影响世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面对自己亲人逝去,精神上的沉痛打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寻求平静的生活。而伍尔芙《墙上的斑点》正是创作与这个时代,真实地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不同的心境和生命观。
二、《墙上的斑点》意识形态分析
伍尔芙是意识流派写作的代表,其创作中都坚持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写实,《墙上的斑点》坚持客观与现实的结合,强调人类灵魂深处的“真实”。作者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般透明体”,而在光晕下,不同的意识流和生活态度都会为光晕添加不同的色彩。而作者一生希望为光晕添加一道亮丽的风采,希望人们能积极主动发现光晕之外的美好,并且在精神世界中坚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墙上的斑点》中展现的伍尔芙的生活和生命观
(一)《墙上的斑点》简介
《墙上的斑点》主要讲述主人公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看见了墙上的一个斑点,从而引发主人公一系列的思考,文中主人公结合自身生平的经历。一个小小的斑点给主人公带来很多联想,进一步进行思考,全文就是沿着这个引火线进行描写,每一次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就会停下来沉思,虽然整个思考过程不是连续的,看似文章有一点支离破碎的感觉,但是,正是这种比较特殊的写作形式,使得文章更加具有一定的韵味,最终构成文章的整体。《墙上的斑点》整部作品中,精神层面上的思考成为主线,这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写实,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也沉浸在作者的精神世界中。
(二)《墙上的斑点》看伍尔芙的生活和生命观
1、生活不是偶然的,生命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任何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很多环境和事件的发展都不会受到自己的控制,正如“斑点”一样,出现和消失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每次的出现都是那么的不经意,每次主人公在看到斑点时,都没有思想准备,而是自然的又“斑点”进入到思考中,最后,当自己思考被打断时,主人公就会自动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又开始着自己烦恼的生活。但是,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其实很珍惜那片刻思考和停留的时间,能什么都不想的思考问题,不顾外界的一切影响,仅仅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作者这种偏科的思考和沉思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容易进入思考的状态,遐想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秘,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追求进行思考,随时能知道自己人生的真谛。
2、作品即生活的写照,艺术必须与生活吻合,与人体走向保持一致
《墙上的斑点》体现作者的生活和自己追求的艺术观念,是一种艺术的体现,通过艺术表达作者生活中心境和思想,进而抒发作者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一种执着追求。伍尔芙是意识流派创作代表,其写作手法上习惯用倒述,前后穿插的方式,给读者一种精神上错乱感,但是,也说明生命和生活中一种神秘和变幻莫测的感觉,任何一种事情发生都不是一定的。小说开头“某天,她正坐在桌边,偶尔之间,胎头看见了墙上的斑点。”从这里,小说“意识流”表现形式正式开始,全文关于“斑点”的遐想和思考,无一不透露着作者的一种生活观和生命观
3、追求“平等”、“自由”
思想的停止以及作者对精神境界自由的追求,都说明作者喜欢和热爱自由,并且渴望能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墙上的斑点》中作者提倡女权运动的倡导者,通过全文的艺术重构,对传统封建体制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希望能实现男女平等,反对一切思想上的束缚,对封建主义对女性心理造成的封锁,作者严重批判和抨击这种传统封建体制。面对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作者一生执着追求自己认为的美好生活,并没有乐于接受现实生活为自己安排的一切,反而是坚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思考着人生的真谛,随着自己思考的不断深入,作者对美好生活进行冥想,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人类毫无价值的体现,全部被生活和琐碎控制,作者感到孤独和无助。如“我已经完全没有站起来去看看斑点到底是什么的力气,而宁愿自己轻松”,这种写法不仅没有让读者感觉到很矫揉造作,反而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心态,在无意识之间让能明白作者的心境,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意识流派写作特点。
伍尔芙追求平等的意愿非常强烈,在普通生活的日常状态下,伍尔芙要能表现出一定的现实敏感性与焦虑的特点,尤其是对“令人陶醉的非法自由感”以及对自由观念的联想中,作者都在不断抛弃现实生活中的束缚,而对在“自我”的一种追求。在对斑点进行思考的同时,作者“陶醉在自由精神世界”中,能够忘记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其感情上的十分细腻,其结尾对人生真谛以及生命意义的定义以“蜗牛”结束,也表明作者看透生活,并且能坚持“苦中作乐”。
虽然,伍尔芙小说意识流中透露着一种暗淡的色彩,但是,作者总能在暗淡中为读者添加一些光彩。《墙上的斑点》中,现实生活的确不尽如人意,但是精神上的自由遐想却能成为主人公唯一的乐趣,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含蓄的美,情感的透露和关于人生真谛的思考和渴望都非常深刻,在缠绵中寄托自己的情思,生命观正如作者的意识流一样,生活再黯淡无光,也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光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墙上的斑点》中体现着伍尔芙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带给她很多不幸和不快乐,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伍尔芙也认识到生活中虽然存在很多不幸,但是,只要自己坚持一种比较快乐的生活态度,坚持正确的生命观,努力认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坚持对生活的热情,能进行自我调节,最终能在苦中寻求可乐趣,找到人一生的真谛。《墙上的斑点》就是对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从现实生活中开始写作,又通过写作回归到生活中,完成一次精神上至高无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彭卉.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芙意识流语言构架艺术[J].知识经济,2010(23)
[2]邵华.此情无计可消除——从《墙上的斑点》解读弗吉尼亚·伍尔芙[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6)
[3]李曼.伍尔芙《达洛维夫人》中的矛盾写作[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02)
[4]尹付.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现代主义手法的蕴涵与溯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
[5]洪利军.阅读,不可丢掉理性[J].湖南教育(中),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