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子:虚荣的面具

2014-04-29胡琴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果戈里芥川龙之介鼻子

摘 要:果戈里小说《鼻子》荒诞离奇,芥川龙之介《鼻子》构思精巧,不同的名篇,却异曲同工,刻画出人性的深刻内涵。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的对比分析,意在说明鼻子喻示的面具意义。

关键词:果戈里; 芥川龙之介; 鼻子 ;虚荣面具

作者简介:胡琴(1986-),女,汉族,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2

1835年,俄国作家果戈里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彼得堡的故事》,其中小说“《鼻子》的‘荒诞无稽,使他具有果戈里最神秘的作品之一的声誉”[1]。故事描写了一个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有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丢失,于是心急地四处寻找,而这鼻子却穿了件五等文官的礼服在街上游荡。后来鼻子被警察抓获,柯瓦廖夫的鼻子终于失而复得。

无独有偶,1916年,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新思潮》上发表的短篇小说《鼻子》,因此得到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赏识,从此蜚声文坛,一举成名。故事说的是一个叫禅智内供的和尚,因为自己异于常人的长鼻子而受人议论,饱受煎熬。费尽周折使鼻子变正常后却招到众人更厉害的嘲笑,内供日夜苦恼,终于在鼻子又回复到以前的异常后心情才如释重负。

一位是俄国的“文坛盟主”,一位是日本的“鬼才作家”,跨越国界的两位文人不谋而合,围绕鼻子,匠心独运,各自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试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探讨,浅析作品中鼻子的深层含义。

一、科瓦廖夫的鼻子

在果戈里的作品《鼻子》里这样写道: “八等文官柯瓦廖夫从床上一跃而起,抖了抖身子:鼻子是不见了……他吩咐立刻给他穿好衣服,随后便飞也似的跑去见警察总监了。”[2]对于失去鼻子的第一反应,柯瓦廖夫不是想的去看医生,而是跑去见警察总监。这就像一个人摔倒之后,不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摔伤,而是关心发型有没有摔乱。这样有悖于正常人的可笑反应,不过是因为比起自己的健康,他更多地在乎自己的形象,自己的面子。

“我没有鼻子可不成,您得承认,这样是很不体面的。一个在沃兹涅仙大桥上坐着卖去皮橙子的女小贩,没有鼻子倒也罢了!可是,我还想要得到升迁……而且跟许多人家的太太都有来往……”[3]这段主人公柯瓦廖夫的直白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虚荣。女小贩可以没有鼻子,但是对身为八等文官,过着“体面”生活的柯瓦廖夫来说没有鼻子是致命的。因为对他来说,失去鼻子,失去的是体面,失去的是攀龙附凤、升官发财的机会。科瓦廖夫意外丢失鼻子本来就是不幸的,而在他看来更可怕的是可能因此丧失社会地位,这种担心表现为一些病态的行为及心理。果戈里用荒诞的描写,扯下柯瓦廖夫骄傲的鼻子,其真正意义在于扯下了他虚荣的面具。让他虚荣、世俗的灵魂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并且,主人公因为失去了鼻子,而陷入有生以来最大的心理危机。他“决心一反往日的习惯,再也不去盯着看别人了,也不对人笑脸相迎”[4],面对着“娇艳如春花”般的窈窕淑女,他眉开眼笑,怦然心动,却“想到自己的鼻子没有了,不禁潸然泪下”[5]。没有了鼻子,柯瓦廖夫变得自卑、畏缩、恐惧,根本无法面对世界了。然而,这能称为是一个人吗,当他没有一块鼻子便无法生存?果戈里戳破了那个“人”的假象,使我们见到心灵最难堪的赤裸。鼻子就如一张虚荣的面具,柯瓦廖夫戴着这张面具招摇过市,引以为傲,一旦揭下面具,暴露他丑陋的真正的自我,他便无所适从,无法面对社会了。

二、内供的鼻子

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鼻子》中,主人公内供同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僧侣。“内供已年过半百,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直到升作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6]既然从当沙弥子就生活在寺院,也就是从小就受到佛门影响,并且远离尘世喧嚣,本应该超脱世俗烦恼,不为世俗左右。但他穷尽半辈子,却一直为世俗的执念--长相的美丑所束缚而迷失了自我。

“当然,表面上他也装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样子。不仅是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应该专心往生净土的和尚,不宜惦念鼻子,更重要的还是他不愿意让人家知道他把鼻子的事放在心上。”[7]对于内供的这种心理活动,吉田精一曾这样总结:“他虽然拥有强烈的名誉心和虚荣心,但却硬要装作一副得道高僧的样子,这样的行为惹人讨厌。”[8]但是,正是他这种“惹人讨厌”的心理,才更加表现出内供被自己的虚荣所禁锢,从而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悲哀的结局。

同时,当内供因为非同寻常的鼻子受尽他人的冷嘲热讽,经过治疗使鼻子变短恢复正常后,周围的人们对内供反而抱有更大的嘲笑。鼻子变短了反倒叫内供后悔不迭,以至于开始怀疑已经很正常的鼻子是否正常。内供的虚荣已使他过于神经质了,他的一切都是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并受别人的态度支配。他的鼻子其实终究不过也是一张虚荣的面具,鼻子的长短与否,正常与否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面具下可以掩饰自己虚荣的本质。

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这样写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内供对自己鼻子大费周章,就好比是给自己“化妆”。作为一个脱离尘世的僧人,他本可以洒脱一些,即使自己与众不同也不必在意,如果潜心修炼内心,不为人们的目光所烦忧,那嘲笑的人或许自觉没趣,反倒会佩服内供内心的强大与坦然。人的缺陷就像一张白纸上的黑点,如果紧紧盯着黑点,那么黑点会越来越大,最终让人忽略黑点周围大片的空白。正是他虚荣的内心,让他始终活在面具下,无法坦诚面对真实的自我。

三、鼻子的作用

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巴赫金认为,面具的重要作用在于使人们忘记现实的区别而产生雷同化的幻觉。柯瓦廖夫戴上“面具”,可以混迹于上流社会,可以和许多凭文凭获得官衔的人一样,让自己显得身份高贵,举足轻重,甚至还能攀权附贵,飞黄腾达。内供戴上“面具”,掩盖了自己无法脱离世俗的虚荣,也掩盖了内供无法坦诚地面对最真的自我。

综上所述,果戈里的《鼻子》与芥川龙之介的《鼻子》虽然题材不同,表现手法各异,却能异曲同工,仅凭鼻子的描写,展现出人性虚荣的面具,体现了人性的深刻内涵,发人深省。

注释:

[1] 引自米.赫拉普钦科著《尼古拉.果戈理》刘逢祺、张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3][4][5] 引自果戈理著作《彼得堡故事》, 满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6] [7][8] 于荣胜著《日本现代文学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果戈理. 彼得堡故事[M]. 滿涛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于荣胜.日本现代文学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吉田精一.鼻子[J]国文解释与鉴赏,1966

[4]王晶.虚荣的本质与自尊的软弱——谈芥川龙之介及其《鼻子》[J].辽宁大学学报,1998

[5]肖文书.试论芥川龙之介《鼻子》的深层意蕴[J].外国文学研究,2004.

猜你喜欢

果戈里芥川龙之介鼻子
逃跑的鼻子
果戈里写作
你的鼻子超级棒
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今昔物语集》与芥川龙之介的前期创作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果戈里烧稿
果戈里烧稿
果戈里:把稿子推进“火坑”的作者才是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