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4-04-29李甫养

关键词:课堂氛围人文素养信息技术

李甫养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面对更好的学习条件,更丰富的信息来源和更广泛的知识面,有些学生却表现出道德滑坡、厌学、生活态度不积极、社会责任感差、精神无所寄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是人文素养的缺少。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培养、等级考试通过率,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发展,忽视了人文素养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以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人文素养 教学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115-02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该学科教学理论薄弱,缺少现成教学经验,教材编写得也很不完善。当前的教材一般较注重知识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而不太注重研究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再加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信息技术老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由于课堂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评价往往存在偏差。导致教师过于注重学生作品的形式和结果,忽略其作品立意及过程,更是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人文特征,对人文因素重视不够,缺乏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度去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所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任何一门专业学科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是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文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为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与热情,更是指内心情感体验和心灵的触动;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给教学内容赋予人文素养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我们更注重对信息环境下讲究诚信、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信息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如:在完成word的综合任务时,要求学生制作一套公益广告,内容可以涉及亲情、友情、爱国、环保、敬老、励志等题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所包含的情感,通过综合广告的制作,学生就会经受一种健康、温馨、崇高的情感洗礼,从而促进知识的更新。在教学知识中不断地释放教师的情感同时,人文因素也在不断地渗透于孩子们的心灵。

(二)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首先,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而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教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信息及其特征”,我播放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一个片段,既让学生讨论信息的特征的同时,也教育他们的爱国情操。

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教”转到“学”上来。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与沟通的课堂气氛中,能更好地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

最后,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不同情感表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课堂气氛形成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健康与稳定的情绪。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量,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有感觉和反应,这反应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教师的爱会唤起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与学生在民主的课堂中,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能更好的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

(三)拓宽视野,把人文素养与关注社会联系起来

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观察社会现象,评价社会事件,这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巩固,也为学生情感的升华提供了契机。比如:在讲述“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我选用了08年5月汶村大地震的事例。我先展示了报刊上关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国家、人民的经济损失的有关数据,在学生啧啧的叹息声中,我又分析了这次地震的关注度以及我国人民灾后反应和人民军队的救灾速度。通过对这件震惊中外的灾难的关注,强化了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助人意识。把课堂情感教育与关注社会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也容易养成学生把个人行为与祖国、与社会密切相连的思维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社会人格。

(四)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在以往的技术类学科的教育中,侧重于追求教育的效率,追求教育过程的程序化、技术化,导致情感陶冶弱化,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学生本是有血有肉的人,却几乎要被培养成学习机器,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道理与行为分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重视建构知识的同时,重视师生人际关系的建构,要有强烈的教学激情,让课堂成为富有情感的课堂。

古语说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爱与期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作积极的“倾听者”,时时以高兴、满意、慈爱、鼓励的态度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用诸如“这个步骤的操作你掌握得非常好,还有其它方法吗?”“真棒!”“错了没关系,再试试看,好戏在后头呢!”等语言来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探究、思索,并起到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的作用。

(五)通过开设实践活动课来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课丰富了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拓宽了培养渠道,也充实了人文素养的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实践活动课中,我挑选了十几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组成了“电脑维修小组”和“小家电维修小组”,利用周末时间深入街坊、社区、乡村开展免费服务活动。学生对这样的课外活动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认为学有所用,不但能够帮助别人,增强了自信心和积累了荣誉感,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奉献的精神,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情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通过开设实践活动课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既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多方面的新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每个学生在智力、德行、感情、人格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于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归根结底体现于个体活生生的精神之中。因而,我们在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有形的知识及外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要注意无形的态度,从而在对于态度的培养中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晓丽张庆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2] 顾富金,《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年第10期.

[3] 王琳,《中职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年第8期.

[4] 杨天强,《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中国校外教育·A,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人文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