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2014-04-29吉旭红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

吉旭红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感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84-01

教学大纲指出:“重视感悟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什么是感悟呢?感悟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关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真正做到领悟、提升、创新。那语文老师应从哪些途径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文章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走到作者心里去,去了解、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按读、思、评、品、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把握文本内容,最后一步是结合自己的思想、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等,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初中的课文,几乎每册都选取有感悟性很强的文章。我在平时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通过老师对作品背景的介绍,通过学生阅读,对关键词句的讨论、分析、品味,学生很容易领悟到“花语”:“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花曾遭受多大的打击,但今天逾是要开得旺。人生旅途磨难种种,逾需要努力地开花。”有的学生很自然会领悟到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增强向困难挑战的自信心。这就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何愁提不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呢?

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根基,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本源。但为什么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时觉得无话可说,或写出来的文章有苍白虚假的现象,其中无痛呻吟者,胡乱捏造者,空洞无物者甚多。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能从生活中找到有写作价值的素材,纵然这些素材俯拾皆是。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纵观古今中外,大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到了父爱,而著佳作;苏轼面对明月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而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此可见,一个文学创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生活感悟能力。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常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希望触摸了事物的品质,找到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感悟其中包含的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们勤学苦读的情景,运动赛场上的激烈场面;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名胜古迹、人情风俗;春雨夏阳、秋风冬雪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写作的源泉。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看到并感觉到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国际教育界其中流行有三句话:“你看了,你忘了。你听了,你知道了。你做了,你记住了。”做,即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并从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因而极好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我从初一开学不久就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一学期起码要出三份手抄报,并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一个“手抄报展示台”,隔一段时间,就张贴一批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大家评头论足,制造一个舆论的氛围。这会让“主编”们有所压力,并转化成学生努力办好自己手抄报的动力,绞尽脑汁,用尽浑身解数,设计精美的图案,选择精彩的内容。这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小主编,都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每个月我都安排二至三个下午的课带领学生进行名家名篇的阅读,要求当堂写出读后感,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强烈,能把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还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章。例如,有学生写道:“……爱迪生在一次实验中炸毁了他的实验室。当人们……送来冷言冷语时……所以,当人生路上遇到无法预料的挫折时,朋友,给自己一个重拾自信的微笑吧,它会让你在黑暗中看到黎明,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驶向成功的彼岸。”后来,我又让学生每月买一本《读者》,自己在课外读,每周写一篇读后感上交,由老师批阅、讲评。我还让学生针对白色污染、学生乱倒饭菜、街头错字等去进行一些实地调查、采访活动,写出自己的心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总之,当学生有了感悟生活的能力时,他们的心湖不再是一潭静止的“死水”,而是喷涌着活力四溢的审美清泉。如此长期以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感悟中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