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014-04-29袁玲
袁玲
语文来自于生活,同时就应该回归到生活中。生活的精华、精髓凝练为语文或语言的艺术。
一、语文教学应与生活接轨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执教者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成绩好坏就看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仔细研读发现,每一篇教材都来自生活,都是作者生活中的一些精彩瞬间。反之,我们也应以课堂为阵地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作者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拼搏与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与生活靠近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本中选取的一些文章涉及的人和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是不够的,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走出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课文,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时,鲁迅描写晚上去瓜地里刺猹的一段,对于现在的城市学生而言可谓稀罕,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了。再比如小学一年级教材《我是什么》一文,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雨、雪、冰的变化,了解它的变化多端,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
2.走进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把语言直接变成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们刚经历了5·12地震的磨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多媒体展示地震后的房屋倒塌、人员受伤等图片,以体验文中的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让孩子们明白深陷困境一定要坚定信念,顽强地活下去。
二、生活中渗透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生活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学生要更好地融入学校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故事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去讲。
2.学生要关注社会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佳剪发,步步领鲜”“1688一路发”等等……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去发现、去寻找。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語言文字的知识,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3.联系家庭
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开广告公司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则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衣服的,则可以让他当一回推销员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语文来自于生活,同时就应该回归到生活中。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