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微型实验实践与研究
2014-04-29阮雪琴
阮雪琴
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不仅探索出科学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低碳、绿色的环保意识。
一、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缺仪少药。化学仪器缺乏,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它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2.化学药品用量大。造成无谓的浪费。
3.教师实验意识淡薄。演示实验中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装置较复杂,条件要求高,使实验效果不理想,造成学生困惑。
4.污染严重。实验室污染现象严重,散发出呛鼻的臭味,给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推行微型实验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及动手能力。
2.节约了化学药品的用量,降低了实验的成本。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
4.有利于培养学生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识。
三、实施微型实验的操作策略
策略1: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小组实验。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每个学生近距离的动手操作,参与度为百分百,实验效果又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学习了中和反应的知识后,教科书安排了一个教师的演示实验,即在2支分别盛有3毫升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各滴 1滴酚酞试剂,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滴加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按照此实验要求做,观察共用了3分钟。笔者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试管改为滤纸,3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1滴溶液,直接滴在滤纸上,再各滴 1滴酚酞试剂,然后滴1~2滴稀盐酸,红色就褪去了,共用了10秒钟。时间短,但效果十分明显。
策略2:变常规实验仪器为微型实验仪器。实验现象直观而清晰,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例:笔者执学的九年级酸碱盐知识,安排了学生的分组实验,需要至少六支试管,每次需要溶液的量2~3毫升,整个年级六百多人也是很可观的用量,笔者把六支试管改为六穴点滴板,点滴板上的化学反应现象非常直观而清晰,同时大大减少了试剂的用量和缩短实验的时间。
策略3:变药品的常量化为微量化。药品的用量减少了,降低了不必要的药品损耗。树立了学生节约资源的理念。
例: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笔者把反应容器由广口瓶改为大试管,所用的药品量减少了,但同样达到实验所需的效果。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学生实验中,笔者用小试管来代替大试管,药品由7克换成5克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策略4:变废旧物品为微型实验仪器。降低了实验的成本,培养学生把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识。
策略5:变污染严重的常规实验为绿色低碳的微型实验。药品微量化,大大改善实验室环境,可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污染,尾气处理也容易些,有益于师生的健康。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
四、实施微型实验后的收获
通过实施微型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活跃了思维,开发了创造潜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的成绩也位于年级前列。他们爱科学,乐意学科学,与自己以往几届所教的学生对比,实施微型实验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家长也相当满意。经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与上一届八年级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能力上及期末成绩都有很大提高。通过微型实验教学,也使本人在教学能力和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先后获得了县市教师实验操作比赛一、二等奖,同时也推动全校的实验教学的改革。
五、微型实验引入课堂的应避免的一些误区
1.不是所有常规实验都可以用微型实验替代。微型实验引入课堂只能是常规实验的有益补充,并不能替代所有的常规实验,应该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开展教学,学生既要懂得基本操作规范的道理和操作要领,也要接受微型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理念。
2.不能只重视实验现象,而轻视实验的科学性。在设计微型实验,不能只考虑实验的微型化,为了看到实验现象把一些复杂的装置进行简约处理,将几个实验牵强的组合在一起,而忽视了科学性原则。
3.只注重微型实验开展而忽视实验的安全性。由于微型实验是常规实验的改进,有些装置经过处理难免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对全班规模开展的微型实验需要教师预先检查实验装置的安全性以免出现事故。
4.只偏重现象,而轻视过程。在设计微型实验时,不能只看重现象而忽视了中间的过程分析。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我们应当立足于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科学实验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推进。相信每位科学教师都会为成就高效和谐科学课堂竭尽自己全力!我们期待: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微型实验教学会越来越完善,和谐高效的课堂将与师生相伴。